师范三载,我寂寂无名。除了本班同学,也就只对风云校园的人有点印象。她是三班学子,当年是女生部部长。印象中是个皮肤白皙,眼神灵动,优雅婉约的女子。毕业后,就再无她的消息。
再次与她相逢,是在2013年凤州中学的“名师大篷车”活动中。当我走进教室,才发现给我们这些基层送教的是她。那个婉约优雅的女子——田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同事兴冲冲地介绍:“我校友!”赢得大家阵阵侧目,我与有荣焉。
她送教的篇目是《小石潭记》,一节课中循循善诱地引导,抑扬顿挫地诵读,文言契合的自然无不让人折服。坐在教室后排的我,与她一起在小石潭边赏美景,悟真情,品技法。她的高度,让我这个曾与她同校学习的人只能仰望兴叹。原来,在我为生活为忙碌而絮絮叨叨时,她已站到如此高度。暗暗下决心,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要以她为榜样。课后时间紧张,原本想虚心请教也仅简单寒暄几句,大家就又各奔东西。
又一次遇见,已是2018年月季飘香的时刻。5月份,我要参加市级赛教。在向敏敏请教的过程中,敏敏向我强烈推荐她。“宝鸡市名师,陕西省教学能手,曹公奇名师工作室骨干……”听着敏敏滔滔不绝地介绍,是既羡慕又惭愧。二十几年过去,她的高度让我除了仰望,还是仰望。加了电话,加了微信,阅读了几篇她在朋友圈中发的文章,也看了她在“曹公奇名师工作室”中推送的作品,她的现状更加清晰。
备教过程中,一开始有些羞愧,始终无法自然联系。然而瓶颈太紧,周围资源有限。硬着头皮,先是微信联系。已是名师的她,及时回复了消息。心中忐忑消散许多,过后几次电话请教,犹如醍醐灌顶。从“曹公奇名师工作室”中,找到她发布的教学设计,细细研读。越研读越佩服,任何一篇文章,都能从她手里活生生的呈现给学生。一个词,一句话,都能成为她切入文本的契点。她对文本的解读,对语文教学的探究,以及对语文的情怀,使得我一次次折服不已。
后来,每天关注她的微信动态成了我的习惯。看到她在简书上持之以恒的创作,更是让我倍感佩服。有向她学习创作的冲动,然而实在过于自卑。所以,每天只敢偷偷关注阅读。终于,下半年9月份,冲动冲破自卑。悄悄下载简书,开始蜗牛式的学步。在简书上第一个关注的人就是她,她每天的【当诗意遭遇鸡毛】专题,我是骨灰级粉丝。后来【世俗的生活和有趣的灵魂】我更是期期必看。文章氤氲的灵巧,语言渗透的精美,情感抒发的自然让我这个初学写作的人获益匪浅。看着这个在茫茫尘世中,勤奋工作,精致生活的女子,心中的敬仰之情用语言已无法言表。
曾与我一同起步,而今又撇我甚远的校友。虽与你差距远大,但在未来的日子,当你在灯火阑珊处,熠熠生辉时;我会以你为灯,在青山绿水中,默默追你前行。
仰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