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美之后,经常有朋友问,在美国过得很爽吧?买大别野了吧?英语一定很好了吧?美国买东西好便宜真的好羡慕啊!小孩英文也一定很溜吧,不用费心费力的学英语,多好啊!
这样的问题,有时候我却不知道怎么回答,如实回答吧,别人会说你矫情,会说你哭穷,都到金光闪闪的美国去了,骗谁呢?
前一阵子,“”都挺好“”的热播,剧中老大苏明哲尴尬无奈的美国生活引发了很多人激烈的讨论。
我们家人也都追着看了,剧中苏明哲和我们同一个坐标,只能说,刨去那个能作的苏大强,苏明哲的生活也算挺幸福了。
在湾区有座独栋的大房子,有个温柔贤惠的老婆和一个可爱的孩子,就他的背景和学历失业后再找工作不是难事(只是他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已)。
比起苏明哲,还有一拨人活得更尴尬。比如我们。
背景
抛离个人背景谈在美国的生活都是不负责任的。
不同背景的人所面临的处境真的是天差地别。
来美国之前,我和娃爹都是朝九晚五的工薪族,没什么大缺点,也没什么闪光的优点,普通大学毕业,按部就班工作。
靠自己的力量在南方S城买了一个小房,一辆小车,还有一个小娃(两岁的大妞儿),生活说不上多富裕,也就吃喝不愁。
娃爹想跳槽,老板为了挽留他,想了个招,把他弄到美国总部来。
就这样,盘算过各种状况之后,打包好我们的行囊,带上最坏的打算和未来的憧憬,一家人漂洋过海来到了“金光闪闪”的美国。
尴尬的美国生活
在这之前,对美国真的知之甚少,以为美国就是我们美剧中看到的那个样子,家家都是前后院的大别野,美国女郎摩登时髦,穿吊带踩高跟,个性开放,处处都是高科技,摩登大楼,有点神秘有点酷。
最开始,实实在在没有感觉到美国的“好”在哪里。
天很蓝,人很少,车很多,电线杆子上扯着很乱的线,有一种回到了小时候生活的乡下。新鲜劲还在,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讨厌。
生活拉开序幕之后,才知道美国和想象中的一点都不一样,现实和理想总是有差距的。
美国的税真的多。
和公司谈好的工资,说是可以养活一家人,去掉税真的只是可以养活一家人而已。三分之一贡献给了房租,三分之一贡献给了娃的幼儿园,剩下的三分之一是我们一家的生活费用。
美国的房子真贵。
一山更比一山高。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没有什么积蓄和余钱的我们,买房遥遥无期。
价格低的也有,治安差,学校差。家里有娃又吸惜命的我们情愿租房。
另一个选择,牺牲学区,但家有学龄娃,上私立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在没有赚到更多的钱之前,房子的事情基本无解。
融入美国的生活真难(蹩脚的英文)
文化差异先不说,就我这蹩脚的英文,就是挡在前面的一堵墙。
像很多人以为的那样,来了美国英文就会变好。
因为这是人人都说英语的美国,练习口语的机会多多。
殊不知,出了国门,中国人还是和中国人一起玩,抱团取暖不孤单。
去孩子学校,碰到老师和讲英文的学生家长,别人说了三遍你还听不懂,保准下次见了人就绕道走,能不说话就尽量不说话。
想去成人学校,还要再买辆车。
想去社区大学,被高昂的学费吓退。
试图找工作,接起电话,碰到印度三哥,连对方说的什么都听不懂。
自己在家练习,断断续续,看不出进步。
是的,对于底子薄没钱又没闲的我来说就是那么难,真的一点都不夸张。或许你觉得不可思议。
(后来想明白,那些英语好的人并不是来了美国之后变好的,他们没来美国之前就很好了,来了这里只是精进了而已。
后来也知道了,娃爹公司有免费car pool可以坐,不用多买一辆车也可以;后来也知道社区大学对国际学生才收那么多的钱,对居民三分之一的钱就可以。
这是后话了。走过的弯路,赔进去的时间。)
在美国无奈真多。
身份问题最头疼。
头两年,持有L签证,没有办法换工作,就算工资低也要忍着,H签中签率越来越低,直到今年,才抽到H签。终于可以换工作了,又面临提交的485的抉择,在等着绿不绿之间徘徊。
川普同学上台之后,H签拒签率陡然变高,没绿之前主要劳动力都不敢回国,一旦拒签,几年的等待将付诸东流。
远在他乡,拖家带口,人到中年,有时有些悲哀的无奈。
去年妈妈生病,严重的破伤风,在医院里一个多月,就算远在天涯海角也该回去的我,家里有没断奶也不能立即带走的二宝,还有娃爹一个人也搞不定的大宝,我像陷入了魔咒一般,插翅难逃。
想着躺在医院里的妈妈,我只能自己坐在车里哭,哭完了,擦干眼泪换上笑容回家面对两个不谙世事的小屁孩。
无奈又无解。幸运的是妈妈挺了过来,否则,一辈子的遗憾。真的多谢两个弟弟轮流照顾妈妈,又没有一句怨言。
美国,种种不好!
为何不回国?
可美国也有它的好。
环境。
我们在的加州,蓝天白云绿草地,还说是美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州,北上广深的天气情何以堪。
免费的图书馆,免费的博物馆,公园,游乐场,孩子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可以任意驰骋的地方。
住在租来的公寓里,娃儿们可以和住在豪宅里的孩子享有同样的教育资源,上九分十分的公立学校。
物产丰富,相对于住房和娃的幼儿园学费,吃真的是一项比较少的支出。
生活简单朴素。
初来乍到,觉得美国人真土。看不到连衣裙,看不到高跟鞋,看不到阔腿裤,仿佛流行跟她们无关,大街上清一色的运动衫加legging,简单而单调。
后来才渐渐明白更感受到这种极简生活的好处。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把精力放在经营自己的生活上。不那么在意外界的看法,人就会卸下很多自己强加的枷锁,轻松很多。
时间久了,连物质的欲望都变少了。
想的更多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小家变得更温馨,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过好自己的日子。
开始喜欢上了这种简单的生活。
太多优秀的人。
来着之后认识的小伙伴,清一色的博士博士博士,长这么大,第一次见这么多大牛,而且都是满面春风的大牛。
不挑剔,不做作,不难相处。每个人身上都有些一串串的闪光点。
和优秀的人一起久了,自己也想努力变得优秀。
美国又能提供一个供人成长的土壤。
不管你多大年龄,只要你想学习,社区大学张开双手欢迎你。
被一群优秀的人包围着,自己也变得更上进。
看到一波波年纪比自己还大很多的人也在努力奋进的时候,顿时觉得充满了力量。
这是一种从前从来没有找到过的感觉。
回去,面对的事情一样也不少。
为什么回去?又没有一份年薪诱人的机会在迎接我们归来。
除了说话没有障碍之外,中年人该面对的抉择和无奈不会因为到了舒适的区域就少上一星半点。
依然要朝九晚五搬砖挣钱。依然要焦头烂额的面对孩子的教育。依然在鸡毛蒜皮的生活中摸爬滚打。
千般无奈万般好,一个都不少。
对于努力谋生活的小虾米来说,见识了更广阔的海洋,就算是面对暗礁浮沉波涛汹涌,也不会轻易返回那方小池塘。借助那种叫做向上的力量,乘风破浪,到达想去的地方。
比苏明哲生活更尴尬的我们,依然奔跑在美利坚的土地上,挥洒着汗水努力的谋生活。
我们依然住在最初租住的公寓里,娃爹依然朝九晚五的搬着砖,我依然在煮饭养娃的夹缝中努力寻找着自己的个人价值,平淡如水的生活中依然藏着对未来的期盼。
看似匮乏的生活却多了许多看不见的富足,看似不可理解的选择已经找到了它的答案。我们都已经在生活的磨砺中悄悄地改变。
当我们有机会的时候,出来走一走看一看,尝试在和曾经完全不同的世界生活,接触和之前认识的人完全不同的陌生人,或许会吃点苦,流点泪,咬咬牙坚持过去之后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值得。
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更加热爱生活。就像现在的我们,物质层面还待努力,精神层面已经翻新。
所有的牵挂和关心我的朋友亲人们,我在这里的过得很好。
-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