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爱不关风和月,在这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时代,爱情,似乎没有古代那么高尚纯洁,当然或者说珍贵,我真的难以想象因为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久慕司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见钟情。在爱恋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卓文君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追求幸福的坚定,逃出卓府,与深爱的人私奔。当垆卖酒为生,这是怎样的爱情佳话?
也许我们大多数人都听过薛之谦的一首歌曲《暧昧》,其中有一句词:反正现在的感情 都暧昧,你大可不必为难 找般配,付出过的人排队 谈体会,可能是现在感情 太昂贵,让付出真心的人 好狼狈。我觉得这真的是一种现象,以前可能真的还想找个好看的,现在看来真的可能找个关系不乱的专一的就很不错了,我个人觉得,爱情作为一种感情,它是在培养双方的信任,乃至于是以后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境去生活而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谁也不能一人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当然在这里不说个例),人都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爱情作为成长阶段的必经的情感,那也同样不可或缺,但人不能泛情,青年便糜烂于情感,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轻则伤身,重则精神受挫,也许对于中年人来说,十年可能是一瞬间,但对于青年人来说三年五年可能是一生,二十岁左右的年龄对于男孩或许是低谷,正值奋斗之际,而对于女孩可能是青春容颜的顶峰,浓妆淡抹总相宜。既然互相选择了彼此,那请足够相信。再轰轰烈烈的恋爱,它终归会由轰轰烈烈走向平淡,当然,在岁月的痕迹中,乍现的也总是最美的时光,生活每天都有惊喜,但乐也同样是快的,这取决于你如何对它的定义?如何省视自己的灵魂?又如何在感性中不丧失基本的理性,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踏实,知足常乐,毕竟欲望不匹配所得就会产生失望,从而变的消极,规避,甚至恐惧,当存在对事实的回避,此刻逃离的本身就是恐惧。恐惧所得会失去,恐惧重新开始。

为什么现在的一段感情经营着却到最后归结为人心说变就变?其实,我们都没有变,因为在过程中不去重视对方的感受,不去表达自己的感情,不肯花心思准备,将这些需要用心的仪式统统归为形式主义,总在担忧后果而不享受过程的付出,大家都想着去脱单,到又在担心付出得不到回报!畏手畏脚,女生总想着矜持一点吧!我怎么可以主动找他说话呢?男生,算了好烦,还不如打游戏或者干其他事呢。都想坐享其成一段不需要任何付出的爱情。傻吧!真的傻乎乎的。
当你开始觉得出去约会,过生日,甚至发个晚安都是累赘和负担的时候,无论是生活还是爱情,都将陷入到一片死水之中。生活也是需要润色,犹如调酒师一样,多种混合调配才能五彩缤纷,所以,该有的约会,形式,还是需要的。这并不是形式主义。
回顾往昔,我们也许能回忆起来的每个瞬间,几乎都跟形式有关。因为我们需要通过形式去我们的爱,以及我们通过形式去纪念我们应有的姿态和留给自己美好得回忆。
在我看来,女孩渴望得到安全感,甚至于到黏人的地步,当然这也没错,因为人嘛,一旦有了依靠,就会或多或少变的依赖,渴望倾诉,渴望去表达丰富的内心,渴望得到关心等实属人之常情,但是男孩也有自己的生活,规律乃至于习惯,也渴望得到关怀,我个人认为作为情侣,首先应该是知心朋友的身份,彼此尊重又彼此怜惜,正所谓心若相知,无言也默契,情若相眷,不语也怜惜。默契切合度需要彼此磨合,那就应该允许有所偏差和争吵,在此过程中逐步加深彼此的认识以及对情感的巩固。我记得杨绛先生曾说: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
说到这里不禁想起钱钟书先生和杨绛的一生,每每读到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情,总觉得用“相濡以沫”来形容是最恰当的,他们真正做到了,在平凡中品尝幸福,彼此欣赏又相互支持,2003年先生的《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也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人。
借此同样说明,彼此欣赏的爱情才能稳定,双方所有的特质是彼此付出的原因和理由。这是一种我懂你的深情,相互迁就和改变,而不是单方面的委屈求全。
人人都想尽可能的完美,试问又付出了多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