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日更好文
《回窑诗话》|情志(17)

《回窑诗话》|情志(17)

作者: 小茉莉花 | 来源:发表于2023-04-14 23:47 被阅读0次

文章系原创首发

二、古典诗学情志观流程

(二)汉代:“情、志统一”说

此外,司马迁、班固和王充等鸿儒巨子也都是把“情”与“志”统一起来说诗的。司马迁《屈原列传》评屈原“其文约,其词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这里说的“志”,就包括了屈原的幽愤之情和高洁品德。在《太史公自序》里又说“《书》以道事,《诗》以达意”;“《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可知他所说的“意”,仍是“情、志统一”的情感与志意。班固《汉书·艺文志》说“《书》曰:‘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所见略同。

上述诗人的这种诗学观,可以称为“情、志统一”说。总括诗人对“诗言志”的解释,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在界定诗的概念时,明确了诗的抒情特性。

第二,强调诗歌的抒情言志与政治教化、礼义道德的关系,要求创作“发乎情,止乎礼义”,“吟咏性情,以风其上”,强调“以礼节情”。

第三,自觉地总结了文学创作经验。诗人讲“诗言志”,讲诗赋特点、诗赋与社会政治的关系、诗赋的艺术风格等,都是总结创作经验,是对各类文学作品进行总体概括,而不只是对一首诗、一篇文章或一个作者讲的。

可见,汉代“情、志统一”说,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注释:

一、诗经与楚辞的关系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305篇(《小雅》中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因此又称“诗三百”。最初称《诗》,从汉朝汉武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 组,称为“十五国风”,共160篇。“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先秦时代,《诗经》与《楚辞》双峰并峙,是中国诗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巍然屹立的坐标。有人说,中国历代诗“莫不同祖风骚”,足见其对后代诗歌的影响。《诗经》和《楚辞》,史上习惯以“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将类于《楚辞》的诗歌称为“骚体”)代表《楚辞》,常是“风”、“骚”并称,或合称“风骚”。

二、言与志反

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真宰弗存,翩其反矣。

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
—— 《文心雕龙》刘勰

三、汉代诗歌小录

汉代的文学体裁以辞赋为主,诗歌相对小众,但却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汉代诗歌分为乐府诗和文人诗两类。

乐府:乐府在秦时即有,为汉代相沿,为掌管音乐的官方机构。

汉乐府诗在南朝梁代被沈约称为“古词”,内容上分为郊庙、宴享、表现百姓生活与情性等方面。

汉代乐府地位最高的是郊庙歌,《汉书•郊祀志》记载:秦时祭祀青黄赤白四帝,楚汉相争第二年,刘邦击败项羽入关后,说天有五帝,待我而全,于是增立黑帝祀,并下诏,重祠而敬祭,郊庙歌随之而生。

郊庙歌今存世两篇,为《安世房中歌》和《郊祀歌》。

《安世房中歌》的核心思想是突出孝治,刘邦称帝后,五日一朝刘太公,并在高祖六年尊其为太上皇,体现出对孝治的以身作则。当然,其尊老祭祖之中,也不乏求得祖先庇佑的成分,这也是古代人祭祖的普遍心理。

《郊祀歌》 内容晦涩,《史记•乐书》中说它“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辞”。全诗19章,首章为迎神曲,尾章为送神曲,中问各章内容和格式也不相同,内容上既有祭春、夏、秋、冬、天地、太阳各神的,也有歌宝
鼎、芝房、天马等娱神内容。形式上有三言、四言乃至杂言。

汉代的民间乐府作品是传播最广,影晌最大的,民间乐府诗又叫汉乐府民歌。

乐府诗格式上受《诗经》四言的影响,但发展出了五言和杂言等新的诗歌形式。

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传于后世,乐府旧题也一直有后世诗人拟作,用乐府旧日题来抒怀成为创作的常态,曹操父子乃至李白等人,都有相应作品,如
《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将进酒》等。

汉代文人多重辞赋,诗常常作为辞赋的附庸而在辞赋中出现,西汉时期出名的五言诗如班婕妤的《怨诗》和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窑诗话》|情志(1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cw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