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篆书
篆书是由商周两代的文字发展而成的。金文在西周的后期逐渐发生变化,原来比较粗的笔画逐渐被线条代替,笔画也呈现出圆的转折,而且字形大小整齐。这种变化,已经具备了篆书最初始的笔画形态。汉字演变到此,其象形程度降低了,符号性开始加强了,而书写也较为简便了。
篆书的得名是从书法上来的。古人说:“篆,引书也。”“引”是引申拖长的意思,引书就是把字的一笔一画引长来写,同时把笔画的长短疏密搭配匀称,构成一个完整的形体,就不再像甲骨文和金文那样有大有小,像小孩子写的字那样歪歪扭扭了。
篆书有大篆和小篆的分别。
大篆是春秋战国时秦国所使用的文字。相传周宣王时太史籀的十五篇文章就是用这种字体写的,所以也称为籀文。今天保留下来的大篆真迹有石鼓文——那十个形状像鼓的石碣,今天还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