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还不会说整句话。不过我还是会给她唱童谣和诗歌,目前她每当看到书上有老虎、星星、兔子、老鼠…,就会摇摆身体让我给她唱两只老虎、小星星、小白兔、小老鼠上灯台…,我给她买了一个小米的米小兔,每次听到儿歌里她所熟悉的,都会特别的开心,同时我还读唐诗给她如:咏鹅、悯农、静夜思…,我会故意把每句的最后一个字读的重一点,目前她也会学着和我说,她也非常喜欢古诗的韵律,和我一起带你的宝宝朗读古诗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45004/ffdc6f86d98ae6c5.jpg)
下面给你分享Dr.魏的育儿宝典:
给你三个建议:第一,要充分利用诗的音乐性;第二,不要太功利;第三,从简单的诗句开始。这三条是互相联系的,我会一起展开说。
1. 充分利用诗的音乐性
首先,什么叫利用诗的音乐性?你可能发现了,诗的节奏、韵律跟音乐很相像。2013年,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发现,人在朗读诗的时候,除了会激活与阅读相关的脑区,还会激活与音乐相关的脑区。
如果是在朗读散文,就只能激活与阅读相关的脑区,与音乐相关的脑区没有反应。这说明在我们大脑看来,诗歌诗歌,诗是自带音乐属性的。
你让宝宝读诗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充分利用诗的节奏和韵律。比如,我刚才举的《静夜思》的例子,就是这样“哒哒/哒哒哒”的节奏。还有像其他古诗,也都是非常鲜明的节奏感,比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读的时候一定要把节奏感读出来。
我说过,孩子天生喜欢节奏感。他们听到音乐,会自动地跟着节奏晃动身体。那么,读诗的时候也一样,你也应该鼓励孩子利用身体动作来读诗,就是摇头晃脑,乃至带动肢体动作。不一定是那种夸张的戏剧动作,比如“举头望明月”就一定要做出抬头往上看的样子,身体跟着诗的节奏动作就可以。
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打着拍子跟孩子一起念诗,因为研究发现,跟着音乐打节奏,能有效提升孩子智商。诗跟音乐一样,也对宝宝大脑的发育有好处。你可以让孩子跟你一起打拍子。
你还可以干脆把诗和音乐结合起来,就是唱诗。在古代,诗其实本来就是歌,就是唱的,只可惜后来唱的方法失传了,现在就只剩下文字了。有些诗词,尤其是词,又被现代人谱上了曲子,最有名的像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曲调很优美,词也写得非常漂亮,都可以让孩子唱着玩。
你看,把诗的音律特点发挥出来之后,读诗就成了一件很好玩的事情了,而不仅仅是为了识字、背诵,哪怕孩子对于里面的内容一无所知,他把诗当成音乐来玩,也会获益匪浅。
2.不要太功利
让孩子念诗时,不能太功利。我见过一些家长,喜欢让孩子背诗,让他们给大人表演。但是,这些孩子是怎么表演的呢?大多是站得笔直,一口气地把诗给背出来,这就基本没有节奏感,完全是死记硬背。
虽然孩子背得滚瓜烂熟,但这只是机械的记忆,只要花时间,绝大多数孩子都能轻松背上几十首唐诗,这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些在孩子的大脑里是毫无意义的声音片段,没有规律地组合到一起,对他大脑的帮助就不大了。
所以,你让孩子念诗时,一定要先去掉功利之心。孩子念诗,是为了体会里面的节奏感、韵律美,对于稍微大一点的宝宝,也能体会其中的文字美。再大一点的宝宝,还能体会文字的韵律之美。
比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白日对黄河,依山尽对入海流,欲穷对更上,千里目对一层楼,非常工整,确实念起来是一种享受。这个时候再过多地强调你从中认识了多少字,或者你从中学到了什么道理,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3.从简单的诗句开始
还有些家长,出于炫耀的目的,让孩子背一些比较难、比较偏的诗。这个也不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前面我说,孩子不知道诗的意思,也能从念诗中获益,但是如果明白诗的意思的话,当然就更好了。所以我举的几个例子,都是文字特别好懂,给孩子稍微解释一下就能明白的,这也是大部分家长给孩子进行诗歌启蒙时会使用的诗。
也不要说,明天是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宝宝我们就来读《楚辞》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就太难了。
我还是那句话,让孩子念诗,是为了让他们体验其中的美,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好感,如果对孩子的要求太快、太难,这可能反而会让他们失去对诗歌的兴趣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45004/d4a3c6f5cba280c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