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上午和女儿一同回信阳。在高铁上读到一篇季羡林的随笔,文章最后推出了一本书《风风雨雨一百年 ——季羡林》,封面没有任何背景插图,素雅干净的几个字。随即告诉女儿,你给我买本书吧。让女儿帮助买书,一是真心喜欢,二是带动她爱上读书。
今天我返回郑州,女儿选择独自留下享受自由时光。又是在高铁上,短信提醒快递已到小区。晚上与先生一起看望母亲,顺路取回了《风风雨雨一百年》。
拿起来随手翻阅几篇,就感动不已。如今,有了点年纪,越发爱感动,好像什么不经意的小事都能催动内心的情感,与年轻时候的故作坚强,决不示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时常感到自己离青春更远了,但却比从前乐观多了,期望变了,世界也就不那样可怕。
季羡林大师的书,我没怎么看过,从看见这本书,特别喜欢风雨一百年这几个字,就决定要买。容易被这样的字词吸引,风雨百年,多么苍桑深沉。读着却发现季先生是有趣的,实是求是的,连一句丧气话都不肯说。
他说自己是少无大志,资质平庸,固执地生活,多半是谦虚的,但学问到他的程度,谦虚也是发自肺腑。与妻子一同生活六十年,从未吵过架,这是他的家庭生活。他形容妻子没读过什么书,识得几个大字也早已大半还给老师,对干他的工作更是全然不知,没有共同语言,就是这样他们这代人却是懂得幸福和感恩的。从前的知识分子,很多这样的故事,结婚生子,丈夫出国留学,一去10年,回来儿子已经十一岁了。这样的岁月在今天看来对于妻子和孩子是不是有些残酷。对于父亲或许是自由,季先生在这本书里未提到自己的儿女,似乎在他人生的回望中,刻意的留白了。
对于父母,他是遗感的,六岁离家求学,十几岁亡母,而其间他从未有机会回过家。他写到自己到了耄耋之年常常梦见记不清母亲的面容而醒来大哭,父母早逝,他于父母的爱是缺爱失的,是以终身遗憾,或许这便是他不懂如何关爱子女的原因。他说人生总有残缺,读书能改变命运,却不能使一切圆满,能让人成功并不一定能让人快乐。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仍是他的感悟。假如生活重新来过,他留在父母身边,做一个普通的农民,平平淡淡过一生也许可以免去很多的灾难和痛苦。
生活永远不会如表面那般平静简单,人都不能免于流俗,或洋洋得意,或愤愤不平,或门庭若市,或无人问津,人生百年,匆匆而过,喜悦和悲伤都是常态。先生从“我的童年、十年回顾、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我和书、在病重、我的学术总结、我的人生感悟”七个方面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一次彻底总结。
我要慢慢品读。感恩。
![](https://img.haomeiwen.com/i9742109/93bdae7a34775da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