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学习了数据结构和计算机组成原理
大二上学期即将结束,也趁着这个活动机会来总结一下这一学期的点点滴滴。
大一时候加入了学校的ACM的集训队,在大一寒假以及疫情在家刷了挺多题的,但后来因为坚持不下便退出了,但刷题的习惯一直保持着,以前是刷oj后来是刷leetcode了,原以为有一点点ACM基础后做leetcode会比较简单,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在刷leetcode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挺多问题,因为我们学校并不是ACM强队,在ACM队里我们也都只是自学然后刷题(坚持不下的原因之一),自己的知识系统十分的零散。后来碰到一道题连续想了两天做不出来,然后彻底放弃了,后来又进了学院的创新班。
因为零散学过数据结构的知识,所以受不了老师慢慢地讲课,便就自己囫囵吞枣地一周把《大话数据结构》看完,决定在课上刷题不听课。刚开始我是按标签刷的,顺序跟书上的一样,链表、栈、队列、树、图…那样过了一遍。现在leetcode也做了100多道题。
平时用印象笔记写随笔,也顺便在里面分标签记录了自己的做题思路(因为我也想搞博客),留着,有机会总结一波搞出来,如图:
虽然网上已经有挺多类似的博客,但是没关系,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一千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也想分享自己的东西。(疯狂暗示求关注)
前段时间看了一些国外名校的数据结构课程,学了一些K-D树、多叉树、红黑树等一些高级数据结构的知识,之前一直由于在网上看过一些面经,总是听说红黑树劝退之类的,便有种畏惧所以一直没敢开始学习,。学习完红黑树之后,觉得,它的算法理解起来其实不难啊,怎么就劝退了?后来翻书看了一下红黑树的代码,,,打扰了。理解算法不难,但是实现细节超复杂的。
大一暑假硬啃了计算机圣经《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前八章(只做例题没做课后习题那种),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汇编那部分。第一遍看那部分看得一脸懵逼,第二遍才慢慢好起来,而这也与这个学期开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有重合的地方,相互印照起来学习简直不要太舒服了,有时候上课睡着了也没事,回头看看也能懂。本来打算这学期想着做个五六个书上的实验,后来发现想多了,两周才勉强搞完一个(而且还是对照着网上的答案的)。时间真紧迫,因为这学期又还要写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手写那些报告真的超级浪费时间,看一下寒假能不能多搞几个(大二寒假只有35天)。
其实回头想想,如果愿意挤时间出来的话,还是可以拿那些时间来做实验的,只是我觉得线性代数更香,就大多用来看线性代数了,虽然做实验的性价比学线性代数高(因为我打算直接本科毕业去工作),但还是由于喜欢线代而把更多时间花在刷线代题目上,线性代数推荐看英文版的,讲得很明了。我学校的那本教材是《简明线性代数》,薄薄的一本,,超级凝练,然后不好理解,喜欢线代也有老师的原因,他教得非常好,有时候看书捋不直的一些东西,听他一讲,豁然开朗,老师的经历也很励志,三本后来考研上中科大读研读博,多次考虑过自己要不要直接读研,但还是想先去工作,考研的事,再说。
短期计划:
因为不清楚寒假创新班会有什么别的东西要做,寒假暂定计划就是做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里面的实验。不打算按顺序做了,哪个熟悉做哪个,已经决定好先做存储器和异常控制流那两部分的实验。
然后继续保持刷leetcode,再学点linux,在github上找点小项目做一下(网站已经收藏了,也选好了做哪一个)。
看了一下往年大二下的课表,会开的比较重要的课有,操作系统、数据库、概率论和工程数学。怎么说,emmmmm看寒假有没有足够时间再把数据库捋一下吧。
时间真的不够,但又不想熬夜秃头,真是矛盾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