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才能拥有知识,而不是焦虑?

如何才能拥有知识,而不是焦虑?

作者: 我说了我的名字叫依莱文 | 来源:发表于2017-09-17 21:24 被阅读40次
知识,经由你发光

1.

前两天收到了大师傅的一份礼物,是得到每天听本书的VIP年卡,心里着实欢喜。

几百本书7*24小时随心所欲循环听,就像把我丢进了开架的私人图书馆,想听哪本点哪本。既少了“此书已借阅”的担心,也没了“已到借阅上限”的封顶紧张。

但,欢喜之余不免又产生了一丝焦虑。

貌似每本都在向我猛劲挥手“来来来,我是你最需要的”,我一时竟不知如何招架,应接不暇。更可怕的是,想到还有新书不断扑面而来,我就头皮发麻。

那种心情,就像从自助餐盘里忍痛放下了龙虾,艰难拿起了帝王蟹,旁边又端来了肉肥色透的海胆刺身。

我察觉到一丝焦虑在隐隐作祟,但敢肯定这不是我独有的感觉。

因为看见朋友圈里各种打卡补习班的如火如荼,知识付费用户的持续上涨。

我知道,我并不孤独。

2.

我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知识焦虑是这个信息爆炸时代的特有疾病。

这其中蕴含的潜台词是:海量知识是引发病症的根本原因。

可是,真的是这样么?

我们焦虑,是因为知识太多了么?

知识总量毋庸置疑是在巨额增加,知识产生的速度也借由互联网的发展而突飞猛进。

为了搞清这个问题,咱们把时间进度条往前调调,回到大学时代。

那时的知识也不少,想想图书里浩瀚的书籍,我想面对它们的时候,你是不至于会坐立不安,心慌气短的。

因为你知道,你既不需要,也不必要把它们都学完。

不经意从埋头苦坐的学霸们旁边擦身而过,你非但不会有落后的惊慌失措,还可能会对他们噗之一鼻,心想“呆子”,还不如参加社团找点实习来的有用。

就算偶有让你倍感焦虑的时刻,大多也是临近期末的考试。凝望只字未读但又决定着你GPA成绩的教科书,听着时间往前奔跑的嘀嗒,感受着怎么奋力也追赶也来不及的慌张。

但考试完结,轻松而至,你又会回归常态。

所以,这样看去,你会发现知识的数量(无论是绝对数还是增速),都不太会是引发知识焦虑的根本原因。

而更有可能的原因是:

1)当你一夜醒来,发现原来没用的知识一下子有用了。因为它们不仅直接变钱,还可以变成很多钱。

大V们告诉你风口来了,你的直觉也在催,快快快,趁大爷大妈没进场前赶紧入市收割一笔。

2)随着新知识的不断涌入,你自己原有的存量知识占比在不断稀释。这意味着你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竞争力自动削弱。

躺着都会中枪,这是所有人面临的共同现状。

3)互联网成为了所有行业的基础公路,行业形态的重塑直接影响到了职业形式的变化。而你也许还没有调整出新的姿势去拥抱未知。

时间在争分夺秒的走,而你本能的应激反应就是赶快学。

别人在学而你不学,就等于落后。

那么多知识该学什么?有问的时间都学了好几页了。

学的知识真的有用么?无用亦大用,以后就用得上了。

学习从来没有像如今获得过如此高的殊荣,而你唯有焦虑,仿佛才对得起这个时代的看中。

3.

说了那么多,不学不行,学也焦虑,那我该怎么办?你倒是快点说给我听啊。

是啊,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知识呢?

莫慌,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知识。

一般认为,经过数据真实、信息加工再到实践论证一套科学流程走完,才能算得上知识。

这也是柏拉图提出满足知识的三个条件,即被验证过、正确的,且被人们相信的。

但这个理解更准确的说是科学知识的定义,而不是知识。

因为你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貌似我们出于本能就会的知识。比如手靠近火,我们会自己保持合适的距离避免被烧伤;还有些是我们从小耳濡目染就习得的。比如我吃饭会用筷子,会握手向别人问好。

所以,在这里我更喜欢引用哈耶克“分立知识观”里的定义。他从存在方式的角度,把知识定义为两类:

一类是已经被组织起来、可以清晰描述和表达的知识;
另一类则是难以清晰描述和表达且具有情境性的知识。

前一类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科学知识。

而后一类则是和拥有者的个人成长经历、教育背景、体验能力等现实处境紧密相连的知识。它们具有强烈经验性,无法传递和积累。

说白了,就是我知道的有些知识你可能你并不知道,对我有用来说很有用,但我告诉了你以后,你拿回去用就不一定灵了。

这样的划分就把那些隐藏在不同个体身上的经验或智慧,也包含到了知识的范畴。

而我们每个人身上,不仅有科学知识,还存储着独一无二的个体知识。大家的知识不是大于小于的关系,总有那么一个部分,互不重叠。

所以,对于知识,我们要学。

不仅要学科学知识,更要学个体知识。

4.

爱因斯坦说,如果想要不一样的结果,就不应该按照原来的方式做事。

所以,对待知识的态度、学习知识的方法,我们又不能按原有模式去复制黏贴。

先说对待知识的态度。

大家常说多多易善,意思是学到的越多就越好,或者多学无害。

这种说法暗含了一个假设。

即:拥有更多知识=获得更好的生活。

这种思维在物资匮乏的时代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换到了时间有限,没有明确学习目标的情景下,我们可能就会陷入一种无止境的追逐模式中。

因为知识是无止尽的。

只要你想学的心在,知识就在,脚步就可以不停。

而你学着学着也许就分不清,到底是提升实力的需要,还是追求心理满足的行为艺术。

因此我们需要把假设修正下,变为:

更好的利用知识=获得更好的生活。

把重点转到“如何把学到的知识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而不是追逐更多的学习动作。

相应的,对于“如何学习知识?”,答案就显而易见。

那就是:使用知识。

举个例子,我们都学过牛顿第一定理。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除非施加外力,否则原有状态不会改变。也称惯性定理。

你是否想过怎么用它们解决你生活中的问题呢?

是否有想过拖延症就是你维持已久的一种惯性状态呢?

是否有想过用它们来治疗你久治不愈的拖延症呢?

是否有想过如何施加点外力来帮你改掉这种惯性呢?

再比如你知道为人友善。那你该怎么用呢?

你有想过如何在生活中表现你的友善呢?

有想过哪些举动是可以向你的亲人和朋友做的呢?

所以,如果你不使用知识,就算是储存在你大脑里硬盘里的,也不过是一堆观念,一个个抽象概念而已。

你并不拥有它们。

5.

我记得前些年,有一种火爆电视购物的“甩脂机”。

就是那种你往身上系一根电动腰带,它就帮你赶走皮下脂肪的神器。

结果呢,自然是电在流,肉在动,但脂肪却不走。

真正瘦过的人就知道,没有划船机上几小时才消耗走几千大卡的挥汗,没有三餐热量都要精准计量的严格,脂肪还是会一动不动,乖乖的趴在你的肚皮上。

知识,也同样如此。

没有学习后的思考,没有思考后的运用,那么无论你对知识多么渴望,知识长得多美貌怡人,你终究还是拥有不了它。

你买得到它们的实体,却得不到它们的精神。

反之,若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知识,通过你的运用让它有了解决问题的妙用,有了不一样的生命力,那么你无疑就是这个知识的拥有者,永久携带者。

你,才是一名货真价实的知识分子。

才是查理芒格口中那个配得上知识的人。

最后,掏几条个体知识分享给大家:

1)既不用太看得起知识,也不能轻看知识。尊重知识,就是知道知识发挥的条件。

2)不用学完知识。与其没有节制的追求更多,不如有节制的去最求更少。

3)不用问知识有什么用,而是问自己你要把知识用在哪,还能用在哪,还能怎么用。

4)实在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不知道怎么用,那就不用动。相信牛顿第二定律,等待那个外力。

最后,希望你拥有的是知识,而不是焦虑。

相关文章

  • 如何才能拥有知识,而不是焦虑?

    1. 前两天收到了大师傅的一份礼物,是得到每天听本书的VIP年卡,心里着实欢喜。 几百本书7*24小时随心所欲循环...

  • 手机焦虑证?焦虑指向何人?

    人人都说这是是个焦虑的时代,大家不是因为生存而焦虑,不是因为温饱而焦虑,是因为知识而焦虑。 这是一...

  • 知识焦虑时代,如何才能不焦虑?

    知识焦虑是指大多数人对自身掌握的知识, 无法满足工作和生活而产生的, 也包括对知识无法满足未来需求产生的焦虑。 各...

  • 教你如何打造个人知识力-你的知识需要管理

    如何才能提高自己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如何才能更好地学习而不至于落伍? 如何更好的保存信息知识。才能让别人知道自...

  • 坚持写作-第十六天

    我们如何搭建个人知识的体系呢? 第一,从问题触发,而不是从焦虑触发。 因为焦虑触发会越学越宽,而问题触发会越学越聚...

  • 2020-06-22

    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同时,唯有出自内心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

  • 阅读《加速》思考笔记2

    今天阅读了第二章 认知管理 首先在这个信息泛滥知识焦虑的时代到底什么样的知识才值得去学习?如何才能克服知识焦虑呢?...

  • 去“干”!

    我知道你此刻正在焦虑,但是请你不要因为焦虑而焦虑。 早上醒来,看到《如何才能不焦虑》,我开始变得焦虑。 早上边做笔...

  • 1407陪女儿走过高中三年(117)

    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别人的传授。唯有出自内心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 ...

  • 免费讲座:个人知识管理精髓,你的知识需要管理

    如何在信息爆炸环境下快速成为一个领域的高手 如何快速收集和整理个人需要的内容,而不是茫无目的陷入知识焦虑 如何让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才能拥有知识,而不是焦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im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