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小巫教你讲故事》,讲真,为我开了扇窗。陪娃又多了种好玩有趣的方式了!
推荐语
预热一下先
来,我们讲个故事吧?相信听到这句话的,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心里多少都会升起一阵好奇,被吸引过来....因为故事是人类成长的养分。记得在观看TED有关人生意义的话题中,演讲者畅销书作家Emily Esfahani Smith提到人生意义的四大支柱之一即为讲故事,可见得讲故事是多么的重要了。
但给孩子讲故事容易吗?
小巫在书里告诉我们不容易。可能有人不信:不就是照着书读,哄孩子睡觉么;或者有父母期望借助书籍让孩子认识几个字或者学习到知识;孩子不听话不好好吃饭刷牙,找个故事教育下。
现在很多父母都有科学的育儿理念,会通过不同功能的书籍带领孩子走进阅读,打开世界,培养孩子的安全感、想象力,语言表达力和开发智力等。
但是在这本书中,小巫提到的最佳讲故事方式是“有机”的---用人类原始口口相传的方式,重新架构起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心灵桥梁,让故事从父母胸膛涓涓流入孩子心田, 滋润孩子成长。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讲故事和按孩子的不同气质类型选择不同类型的故事,不同的故事有不同的作用,即使相同的故事会有不同的讲法。这,让我涨姿势了。
三点收获
一、不依赖书本给孩子讲故事而如何编故事
在未看这本书之前,我的思维有些固化,基本停留在借助书本讲故事,没有意识到可以把孩子喜欢的人或者物,经历过的事件编在故事里。
小巫给我有增加了新的维度:
我们可以关了灯,孩子静静的躺在床上,讲一个适合他年龄段的故事,而内容和意义都适合他,他凭空脑补想象场景,这时内心图景自然就出现了,是个很好开发想象力的方式。家长通过自己“编”故事,把白天发生的事件和需要引导的信息融入在故事里,加上孩子喜欢的人物或者物件,这不就是个私人订制的故事么?相信也会孩子带来的印象深刻超出书本。孩子会把生活、故事带入梦想,大脑和心灵会在梦中进行下一步工作梳理。
那么问题来了,有家长会说,我编不出来,也讲不来,我自己都缺乏想象力,怎么破?
小巫在书中给到的提示是:多读多看,先“借”后“编“”,并且巧妙利用自身资源,擅长的学科知识,自己的经历编进去。根据孩子的气质类型编故事,或者厉害起来了,带着孩子参与一起编,让孩子自己决定主题,主人公是谁,他们的名字叫什么,这样故事和孩子之间自然就亲近了。
二、根据孩子气质类型讲故事
小巫将气质类型分成了四类,:风相孩子不拘小节,欢快喜欢多变,针对此类型的孩子需用欢快而多样化的故事吸引他的兴趣。火相孩子意志坚定,给他讲故事,首先要先赢得他的尊重,然后用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语言吸引他。水相的孩子,内向沉静,适合讲述舒适安详,重细节的故事,但也需适可而止,避免孩子进入细节出不来。土相的孩子,敏感细腻,适合和缓,多内心情绪和心理活动的故事,多用同理心和孩子一起听故事。(书中分别有不同的故事范例)
三、治愈系故事,帮助孩子走出心灵误区
所有的故事——经典童话、睡前故事、自然故事,等等——都有疗愈功用。编故事时,有一类故事,是特别为某些特定的需求而编撰的,尤其是为了帮助孩子改善某些行为,或者度过某些困境。在这些时候,说教、鼓励什么的都苍白无力,而治愈系故事则能达到几乎神奇的效用。
当孩子跟家长对着干时,当孩子和小朋友产生矛盾时,当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时,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困惑时,或者孩子比较害羞、不愿意分享、怕黑怕虫子,或者家长希望孩子具备某些品德等等,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给孩子讲道理。
孩子听到这样的“谆谆教诲”时,内心有什么感受呢?虽然你特别心疼他,特别想让他明白你的道理,上述那些反应,只会让孩子觉得你讨厌。但是家长也会发现,讲道理的效用往往微乎其微,甚至适得其反。要么道理从孩子头顶上一掠而过,留不下什么痕迹,要么孩子很反感,根本听不进去。
在这种时候,治愈系故事就会施展魔力。孩子都爱听故事,不知不觉当中吸收了故事的养分;故事讲的是“别人”的事情,孩子不会感到你在针对他进行说教;但孩子和故事中的角色会产生关联、发生共鸣,能够切身体会到故事中角色的感受,这样一来,你不用说教,他也能够总结出来其中的道理。兵不血刃,巧取胜于豪夺,潜移默化中,一举好几得!
切忌要注意的是:讲故事不要把故事的意义给说破。不管这个故事多么的美好,多么的道德高尚,所破了孩子就听不进去,对孩子也就没有用。按书中打的比方类似于:把吃下去的东西,让重新吐出来再咀嚼,这么想想都觉得有些.....大家懂得。
小巫静心在故事园地中耕耘,探索有关故事的理论,博览各种故事的书籍,更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故事以及给我们讲故事开了新的一扇窗,更好的链接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故事是人类传统的教育方式,也是爱孩子的父母天生具备的能力!
让我们带着爱的故事陪伴孩子成长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