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中国《正面管教》及其各种培训非常红火,只要提起家庭教育,人们必提这本书。但是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正》这本书,正是基于阿尔弗雷德.阿尔勒的儿童人格教育理论。《正》自认为的“教育革命”,也是基于对于之前所有基于巴甫洛夫行为主义心理学所产生的教育理论的批判和颠覆。也正是如此,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本人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学派开山鼻祖弗洛伊德的继承人,甚至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精神治疗之父。
阿德勒认为我们过去的教育都比较忽略了儿童人格的完整性。他认为人格的整体并非客观现实的,而是基于其对生活事实主观看法的。
《正》这本书,反复提到Correction before Connection, 认为基于纠正孩子的错误之前的情绪连接非常重要,缘故正是阿德勒认为,所有人在童年时期无意识发展了一种关于生活的信念。这种信念被称为虚构的目标,即追求人生的意义、追求优越性、超越、完美。正因为这个信念,会指引孩子一切的行为。这些行为正是早期3-5岁前就在家庭中形成,却会最终在学校这个集体中展现出来,出现很多所谓"问题儿童“,家长或者教师,甚至心理治疗师需要不断去纠偏。而去帮助孩子提高社会兴趣,面对现实,做出新的生活选择的第一步,首先跟孩子(病者)要有关系建立,接下来需要通过了解他早期印象和记忆获得信息。这是治疗的最重要的两步。
再说说阿德勒的背景,由于早期身体疾病的原因,使他很自卑,但他通过自身持续的努力克服了困难,最终成功完成医学博士学位,并且也基于这个原因,他成为了一名心理治疗师,师从弗洛伊德。他认可自卑感对于人的作用。正如他自己一样,有无数个优秀的人之所以成功,恰恰是早年身体缺陷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可能会毁掉一个人,产生某种精神疾病,但它也可能激发一个人努力的欲望,进而成就非凡。
他把明显表现出自卑或者心理补偿性性格的孩子分为三类:生来就衰弱或者有器官缺陷的儿童(他本人);从小受到严厉管教、没有收到父母慈爱的儿童和从小被宠坏的儿童。
阿德勒认为每个孩子几乎都在不同程度上属于其中一类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因此所有孩子都具备超越自卑并追求优越感的需求。在这个动态均衡的过程中,实现独立、和谐的人格。这也正是《正面管教》这本书”正面“的主要含义所在。阿德勒认为的优越感即为符合社会利益。个体追求优越感实际上是通过获得社会的肯定和认可来实现的,因为人的本质就是一种群体性动物。阿德勒认为社会情况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而要确定孩子社会情感的发展情况,不能单凭跟他们的语言沟通,而应该观察他们的特定行为。阿德勒跟弗洛伊德一样,认可意识和潜意识,而行为才能真正表现出一个人完整的人格。
《正》这本书之所以大受欢迎还有一点在于其详实的操作指南。这些其实在阿德勒的著作中都有涉及,他详细的心理治疗程序和步骤如下:
1. 关系建立:给治疗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2. 收集信息:探索早期的印象和记忆
3.澄清:用苏格拉底式的谈话来引导,并评估其行为和观念
4.鼓励:帮助他转移目标,远离旧的生活方式
5. 解释-认可:解释他的自卑感和追求优越的目标,对于各种关于他本人的信息诸如:出生次序、梦境、早年的回忆等等做出解释,并给予认可。
6. 认知:帮助患者任职自己的生活风格
7. 情感突破
8.强化:鼓励行动
9.社会情感:促进合作
10. 目标重建:挑战他以前的自我,并发现新的方向
11.鼓励他热爱奋斗并喜欢不熟悉的东西。鼓励按照新的价值观生活。
在《正》里面的所有”教育工具"都是发展自阿德勒的治疗程序。
不可否认基于阿德勒人格心理学开发出来的各种正面管教培训,对于那些面对家庭教育一筹莫展的父母,确实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很多人对于这些教育工具有点莫名其妙,甚至生搬硬套却效果平平。对于这些人,我们的建议是赶紧找阿德勒的原著认真看看,深入了解其心理学思想,以及其教育方法的解释,这样遇到具体问题,就可以自由发挥,活学活用了。如果有余力,也不要仅仅知道一本《正面管教》,历史上还有很多心理学流派和大师,诸如皮亚杰、杜威、马斯洛这样的大家,他们的著作能够帮助你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儿童心理和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