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在看《哈佛非虚构写作课》。
对于想成为编剧的学生,作者建议他们,先去成为一名记者。
记者进行采访,编剧则是进行创作。两者貌似没有多大的相关性。
“等到我成为一名编剧,我对世界多少有些了解了,因为我曾经做过记者。”作者说。
因为,学生经历过的生活并不多,如果直接进行创作,很快就会灵感枯竭,无法继续创作下去。
而记者可以接触大量别人的故事,增长自己的见识,积累自己的素材。
创造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知识的积累,经历的积累,碰撞出来的化学作用。
因此,作者觉得,如果想从事进行创作的编剧,不如从记者做起,先做积累。有了积累,创作便有了源泉。
02
什么是故事?
故事是从叙事中挑选精华的部分,把他们重新组织起来形成意义。
意义是故事的本质。
我们每天经历的事情,如果全部记录下来,就成了流水账,意义不大。
如果基于一个主题,从我们的各种生活碎片中,挑选适合这个主题的内容,重新编排,让他们为同一个观点发声,这些碎片便有了意义,成为了一个故事。
找到一个适合的转折点,对呈现故事的意义非常重要。
作者的学生有时会接触到一些绝症病人。他们采访这些病人,视图将他们的生活,将他们要说的话呈现出来。
但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转折点,这样的故事便不能把病人真正想说的话传达出来,也无法呈现给读者有价值的意义。
很多学生把病人接到通知书,得知自己患病作为转折点。如果是这样,那么结果就是死亡。死亡并不是意义。
很多病人在患病时,都会经历从一开始的恐惧,害怕,不知所措,到最后和疾病合解,接受自己,这才是意义。
找到这样的转折点,才能真正把文章中的病人,和读者,建立起联系。
其实不止是文章,电影也是一样。
像我很喜欢的一部超级英雄电影《蜘蛛侠》。
被蜘蛛咬到,具备超能力,并不是主人公彼得的转折点,也不是对读者更普适的意义。
具备超能力,就能打败所有反派,拯救世界了吗?这样的故事过于平铺直叙。
转折点是叔叔的死。彼得开始领会叔叔告诉他的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正是因为他没有好好运用自己的超能力,没有承担起与这份能力匹配的责任,仍由坏人胡作非为,叔叔才会枉死。
而这个转折点发生的时候,影片也恰好走过一半。转折点之前,无论彼得获得超能力也好,得到冠军也好。他都算不上蜘蛛侠。转折点之后,彼得开始认清这份能力背后的责任,他才开始慢慢成长为蜘蛛侠。
而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并不仅仅指有超能力的蜘蛛侠。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适用的。
有了这个转折点,这部影片便不再只是超级英雄和反派战斗这样的故事,有了更多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