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13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Day3
书名:《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
作者:马克·克雷默,温迪·考尔编译
阅读内容:第二章(P36-69)
阅读主题:身临现场的采访
一、三个问题:
1.写作者应该如何吸引读者将你的作品读下去?
写作者希望让读者感到欲罢不能、并引起情感共鸣和情感投入的体验,就需要在写作情节中让读者产生“情感化学价”反应。
具有高“情感化学价”的故事,既不需要上下文或者前因后果,也不需要去刻画人物,就能成功地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情感投入。
“情感化学价”比较低的故事,要吸引读者读下去,重点就要放在写出有实感的生活,通过挖掘得到的细节等方面。写作者要将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碰触到的以及品尝到的东西,在写作中建立起一种场合感,构建起真实、强烈、感人的场景。
2.如何与受访者建立关系?
1.与受访者建立关系:到达洋葱的中心部分
在一个理想的访谈中,非常舒服的相处状态,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想象一下,和好朋友的谈话,比起和陌生人之间的谈话,哪一种会让人觉得更舒适、更有快感呢?答案不言而喻。朋友之间的互动是一个整体,更容易抵达信任的核心。
2.使用访谈的技巧:从受访者的视角去讲故事
3.参与式采访:深陷到别人的世界里
参与式采访,就是“跟他们一起生活”。是采访者与他的采访对象一起,共处一个空间,以同样的方式说话,以同样的节奏过日子。用参与者和观察者这样一种双重的身份,架起受访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
4.围绕受访者构建一个世界。
3.在采访中,你认为应该录音还是不录音?
书中专门有一部分探讨关于是否在采访中录音的问题,不同的人给出了不一样的看法。
认为需要录音的,提出以下几个优点:记录精准;采访者有机会观察到更多的细节;保留个性化语言;可以反复收听等等。
认为录音会产生的不足之处是:让采访者产生依赖;冲淡在访谈时获得的感受等等。
其实,无论是否录音,重要的都是思考与感受。
二、五个金句
1. 在阅读你的作品的过程中,你的读者获得的,是一份前后相继的精神和情感上的经历。
2. 所谓“主题”,还不在话题、地点或者主要人物什么的,它指的是故事的中心思想,是某种处在一个更深的层次上的东西。
3. 如果我们没写清楚,那我们所有的采访就等于是零。如果我们没有做好采访工作,那它一定会在我们写作中透露出来。
4. 像摄影师一样思考。不断移动,不断改变你的视角,同时保持安静。努力不要打断事件的流动进展。
5.在我们的故事中,真正重要的是那些小东西,因为,正是这些东西,才构成了你身临现场的一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