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可以说是我快速成长的元年,也是过的最丰富的一年。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工资比以前涨了5倍。这一切,首先是因为2018年的火运对我起了推进作用,主要还是得益于自我认知的升级和对行业的准确判断。
这一年在自己身上也发生了很多事情,回顾一番,收获却是以前三年不曾有过的。
在投资学习上花了3万多,利用下班时间学习了多个专业技能并且做笔记。
听了多个线上课程,尤其是猫叔的剽悍年度有讲和弗兰克老师的写作课对我很受启发。读了十多本书,多半都是在地铁上读,以下是部分书单(如果想要我分享这些书心得的留言,有一定人数,就给大家分享)。
认识了很多月薪过万的人,也认识了几个我的贵人,一直鼓励我,支持我。尤其是在年底遇到了个人品牌的同道人。
在生活中,也去了北京的一些旅游区,比如天安门、故宫、南锣鼓巷、动物园等等,记录了一些生活。
为什么我要罗列这些呢?因为这是我成长中最美好的见证,可以给我前行的动力。
这些收获,基本都是处于输入的状态,在2018年,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在公众号或简书上发过一篇文章,我想很多朋友也和我有过类似的经历。
如今回归,有点似曾相识2016年年底准备写作的状态,每次回归都会给自己所作的事情赋予了意义。并且只要开始,都是一种好的兆头。
虽然,这期间没有写作输出,但也一直在云笔记进行总结,但总觉得有点孤芳自赏。
时常在想,既然自己有成长经验了,为啥不分享出来,让更多的有缘人也得到启发和进步呢?
根据自己这一年的潜居抱道经验,谈谈三个话题:分别是二八法则、选择、和视网膜效应。
1、二八法则
说到二八法则,浮现在眼前的是重庆上大学期间,在图书馆看哲学相关的书,二八法则就这样第一次闯入我的视野。但当时就走马观花,除了这个概念外,并没有留下很深的痕迹。
直到2017年,开始看了很多个人成长的书籍、在公号和简书写了八万多字的文章、加入多个付费社群学习后,而且微信上有的朋友都共同在多个社群一起学习过。
猛然发现,不管是赚钱的行业还是厉害的人群,都是其中的20%多,而且在这20%中的人群之间都是有链接的,也不由得发现世界如此之小啊。
2、选择的重要性
选择很重要,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一点都没错。很多人也认同这个观念,但放在自身上,又开始犯糊涂,总会选择错误多走弯路,浪费了时间、金钱和青春年华。
因为明白“在正确的判断下,选择大于努力”这个道理。我也是做了多次尝试和转行,最后分析后决定,选择进入IT这个20%的行业,结局呢,也没让我失望,现在工作方面正有条不紊地向前精进。
另外,也花了几千元,开始系统学习个人品牌打造。我想个人品牌,是这个时代每个人必备的技能。如果你也对个人品牌有困惑,我可以帮你理一理,但是因为个人时间有限,每天仅限一名免费名额。
再反观以前的生活,正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周围都是月薪过万、积极上进的人,自己也会逐渐成为这类人,真的是选择决定了你成为20%的人还是80%的人,格局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3、视网膜效应
所谓的视网膜效应,就是说我们会在意我们熟悉的、了解的、关注的信息,会自动过滤掉不感兴趣、不相关的信息。
这就是为什么一本书,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读的感悟不一样的原因。
对于视网膜效应,我也是身感同受的。最明显的是我在工作中需要学习一项新技能,这时候就发现找资料很简单啊,而且也会有一些朋友进入我的视野,乐意分享给我这方面的教程,感觉真的有点心想事成。回想没学之前呢,眼前就看不到这种技能的字眼。
有时候,听有些朋友抱怨说自己的朋友圈广告好多哟,都懒得看。这时候,我是比较庆幸我的朋友圈都是一股清流,充满了正能量,这也许就是一种正向循环吧。
上面分享的三点,虽然重要,但是很多人也是不容易把握的,更不容谈个人品牌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自我认知不够,认知还停留在以前的思维模式,并没有升级。只有在自我认知提升后,对于个人品牌方面,才会知道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写到这里啊,我还是很感谢自己有这么好的运气,认识了一群上进的朋友,选择了对的行业,选择了在个人品牌方面努力,让自己不断更加优秀。
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一种学习的态度、一句鼓励的语言、一篇有价值的心得,这一系列上进的行为,必然吸引同频的朋友与自己一起前行,我希望这种正向循环一直持续下去。
这篇文章是继2017年后,在公众号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以后会偏向于个人品牌的打造、个人价值提升方面的分享。
如今,重拾成长,和我一起做朋友,共同努力,好吗?
喜欢听我故事的朋友,或者对个人品牌感兴趣的都可以添加我微信(yangshaoyu18),等你来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