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超救不了这个暑假,哪吒可以”。
这是网友们对于这个暑假期电影的评价。哪吒自点映后便口碑炸裂,好评如潮,引来一波又一波的自来粉疯狂安利,更是各大营销号蹭流量的好题材。
经不住这种铺天盖地的好话,下班后也去电影院实际支持了一下哪吒。
但是看完后,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电影不好吗?
讲真电影还是不错的,不论是剧情,还是画面都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人设形象的自我突破更是贴切主题。
各大营销号上点评的各个出彩的地方也确实非常出彩。但是心里总是觉得什么地方怪怪的。
睡了一觉醒来,才想明白这种怪怪的感觉到底是怎么来的。
是网上的好评太多了,各大营销号已经把影片最出彩,最震撼,最让人感动的情节给你剖析了个底朝天。影片还没看,坐在影院的我已经知道那个地方是高潮了,哪个地会搞笑。剧情还没展开,我就已经知道人物的设定和结局了。特效开始时候,不是惊叹效果的震撼,而是默默在心里与营销号上放的特效动态图做比较了。
如此一来,我坐在椅子上,就像啃着一根别人啃过的甘蔗:虽然还是甜的,但是心里一直是怪怪的。
说白了,我去看这电影,就成了印证别人说的好看是不是真的好看。就成了好的我都知道了,我就是去看还有没有更好的。
但是很遗憾,营销号们已经把好的地方咀嚼过一遍了,一个多小时的电影,还指望能有多少值得反复咀嚼的地方?
于是坐在影院的我,就开始觉得满嘴的渣渣味。
要是估计没错的话,好评过后必定差评的比例会上升。
真的有点成也口碑,败也口碑。
或者传口碑的那些号们,注意一下职业素养。
说好可以,
别剧透。
最起码,别剧透的这么彻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