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时常看到微信朋友圈里发一些青少年离家出走的信息,心里莫名的隐隐作痛。为那些离家的孩子,也为那些孩子的父母。
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上,一定有ta存在的必然原由。当那声嘹亮的啼哭划破寂静的长空,喜悦的泪水从母亲疲惫的眼眶溢出,之前所有的担心与辛苦都随着这一刻而化为新的希冀。一种神圣的期待油然而生。每个生命都应有ta 的闪光之处,源于关注ta的眼睛里充满了无限的爱的光芒。
每个父母都是孩子成长而成,没有谁是天生的。学着为人父,学着为人母,由一个大孩子慢慢长成一个大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像一朵席卷而来的云朵,飘然而至。工作的压力、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人情冷暖。没有一样是父母担待下的晴空万里。所谓恋爱时的柔情蜜意、所谓生活的浪漫遐想,在实际的生活面前仿若披上了假象的外衣。
其实,生活依然是那个原本的生活。只是,生活的欲望,一个大过一个,梦想,像发了孝的面包不断地膨胀。超出了原有磨具的承受能力,足而让人们变得焦躁,变得急功近利、变得失去了本我的初衷。失去了生活原有的色彩,越来越接近别人的所谓生活该有的样子,看似迤逦无比,却越来越像别人理所当然的样子。
别人的孩子如何的懂事,学习如何的好,孩子所有的闪光点,都有意无意的成了一个叫做“标准”的代名词。别人的孩子能的自己的孩子也要能。别人的孩子学什么自己的孩子也要学什么。样样不能落下。交多少钱不是根本问题,多辛苦都要筹齐,只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觉得只要给孩子创造了条件,孩子就应该理所当然的学好。余下的时间觉得就只等收获了一样。
然而,每个人的特点不一样,喜欢的也不尽相同。久而久之,孩子由于不喜欢,学得云里雾里,越来越没有自信,最后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失败感。父母辛苦的挣钱,交了。没得到应有的结果,埋怨孩子,更甚的打骂。所谓的“叛逆”这个代名词就理所当然的耀武扬威起来。沟通不及时,相互间的列痕越来越宽。
生活在这个信息横流的网络发展迅猛的时代,游戏、资讯发达、孩子接触各种铺天盖地的东西,好的,不好的无法堵截。身为父母的必须花更多的心思告诉孩子如何去甄别,如何去选择,如何更好的运用。然而,这一切对于成年人来说,有时都不见得能辨别。对于孩子更是需要好好的引导者。而生活的各种繁琐让身为父母的筋疲力竭,来不及思索,委屈油然而生。而孩子的表现“不好”,难免就成了这一切的“背锅侠”。“你看,我们如何辛苦的为了你,要什么给什么,你那么不争气,你有何用?”各种怨气变成指责,一条条的伤在孩子的心上,其中的阴影面积如何求?或许一生都无法解。
每次看着这些孩子的离家信息,不由得担心万千。要是遇上不好的人引导,那么ta的人生有可能从此改变命运的轨迹,并非是ta自己所希望的吧?我们不由得要从内心出发,站在每一个立场面前思索。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呢?他人诱惑?希望由此得到父母的关注?得到帮助?还是真正的青春期身体激素发生变化的反应等等多方面入手。
多么的期望这些孩子的父母多给孩子一些宽容,多站在孩子的立场引导孩子走合宜的路。多么希望每个人都给予这些孩子一份关爱,让他们能更好的度过这所谓的青春“叛逆”期。
想对这些孩子说:“回家吧,宝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