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 发于阴六日愈 。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不解释。
【6.8】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 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太阳病,忍了七天以上的头痛,就快好了。真能忍。
如果感觉不妥,有点烦躁脉数的调调。赶紧针足三里,这样就hold住阳明经,太阳病就传不过来了。
针灸足阳明经足三里穴,可以提振免疫系统。
也可以用艾绒纯度40:1以上的艾条,对着足三里靠骨头缝那里灸。
注意不要在艾绒燃烧正旺的时候去灸。
这个穴位比较挑剔,只有在艾绒“淡淡燃”的时候才能灸进去,另外它也不待见低纯度的艾条,某宝上热卖的无烟随身灸也是不行的。
还有就是,每两个小时揉搓足三里两百下。
这个动作在开会,坐车或者追剧的时候可以有。
![](https://img.haomeiwen.com/i860220/d5f068f75c91446b.jpg)
【6.9】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解释这个条目最详尽的是刘力红教授的《思考中医》。
刘力红教授还提出了一个“欲剧时”的概念,很有参考意义。
想了解的话直接翻《思考中医》吧,胖叔就不在这里水字数了。
【6.10】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其实这里最要紧的字,是“家”字。
在《伤寒论》的语感里面,能成“家”的,都是比较容易得某个病的人。
比如“喘家”和“失精家”,就分别指容易哮喘的人,和容易遗精的人。
这个条目的“风家”,就是指容易中风感冒的人。
在这里补一下桂林古本《伤寒论》没有的「薯蓣丸」。
胖叔先把用来调节易感体质的「薯蓣丸」讲了,免得大家听课太认真用力,按着课程表生病……
致容易感冒的风家:
宋本《伤寒论》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圆主之。
薯蓣(三十分) 人参(十分) 茯苓(五分) 白术(六分) 甘草(二十八分) 干地黄 当归(各十八分)芎穹(六分) 芍药(六分) 阿胶(七分) 麦冬(六分) 杏仁(六分) 桔梗(五分) 柴胡(五分) 桂枝(十八分) 防风(六分) 干姜(三分) 白蔹(二分) 豆黄卷 神曲(各十八分) 大枣(百枚为膏)
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既然要祛风,我们先来看看常用的祛风搜风的本草。
胖叔按照药效由弱到强的顺序来作介绍:
16 防风味甘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御览作痛),烦满。久服轻身。一名铜芸(御览作芒)。生川泽。
15 假苏味辛温,主寒热,鼠瘘,瘰疬生创,破结聚气,下淤血,除湿痹,一名鼠蓂,生川泽。(旧在菜部,今移)陶,名荆芥。
14 钩藤,微寒,无毒。主治小儿寒热,十二惊痫。
13 土茯苓,《本草纲目》:杨梅疮,古方不载,亦无病者,近时起于岭表,传及四方,盖岭表风土卑炎,岚瘴熏蒸,饮啖辛热,男女淫猥。湿热之邪积蓄既深,发为毒疮。遂致互相传染,然皆淫邪之人病之。
12 天门冬(酒):《神农本草经》里,说天门冬是“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叁虫.去伏尸”。《千金方》用天门冬酒,一是治「风癫」病,一是治「麻疯」病。喝一阵子浑身痒,再喝皮肤白嫩,疤痕淡化,最后,感觉不到风了~~
11 独活味苦平。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贲豚,痫痓,女子疝瘕。久服,轻身耐老。一名羌活,一名羌青,一名护羌使者。生川谷。
10 秦艽味苦平。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生山谷。
9 牡桂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山谷。
8 蝉蜕,《医学衷中参西录》:无气味,性微凉。能发汗,善解外感风热,为温病初得之要药。又善托隐疹外出,有皮以达皮之力,故又为治隐疹要药。与蛇退并用,善治周身癞癣瘙痒。若为末单服,又善治疮中生蛆,连服数次其蛆自化。为其不饮食而时有小便,故又善利小便;为其为蝉之蜕,故又能脱目翳也。
蝉亦止小儿夜啼,又善医音哑。忆一九三六年秋,余友姚××,偶为外感所袭,音哑月余,余为拟方,用净蝉退(去足土)二钱,滑石一两,麦冬四钱,胖大海五个,桑叶、薄荷叶各二钱,属其用水壶泡之代茶饮,一日音响,二日音清,三日全愈。以后又用此方治愈多人,屡试屡验。
7 白僵蚕味咸。主小儿惊痫夜蹄,去三虫,减黑皯,令人面色好,男子阴疡病。生平泽。
6 赤箭味辛温。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一名离母,一名鬼督邮。生川谷。
5 乌头味辛温。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乌喙。生山谷。
4 露蜂房味苦平。主惊痫瘈疭,寒热邪气,瘨疾,鬼精,蛊毒肠痔。火熬之,良。一名蜂肠。生山谷。名医曰:一名百穿,一名蜂。生牂柯,七月七日采,阴干。
3 蜈蚣,味辛温。主鬼注蛊毒,啖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虐,去三虫(《御览》引云:一名至掌,《大观本》在水蛭下)。生川谷。
2 蛇蜕,味咸平。主小儿百二十种惊痫,葜疭、瘨疾,寒热,肠痔,虫毒,蛇痫。火熬之良。一名龙子衣,一名蛇符,一名龙子单衣,一名弓皮。生川谷及田野。
1 全蝎, 蝎,味甘、辛,有毒。疗小儿风痫,手足抽掣,祛大人中风,口眼 斜,却风痰耳聋,解风毒瘾疹。然不可多服,以其辛而散气也。少少用之,以治斜之症,正相宜耳。
明天我们继续讲「薯蓣丸」用到的理气益气散气下气的药,并且拆解下「薯蓣丸」的十一层药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