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每天写1000字
孤独是一场无声反抗

孤独是一场无声反抗

作者: 一株南瓜 | 来源:发表于2017-02-27 21:59 被阅读57次
卡森•麦卡勒斯

1.

M.K——当她十七岁时,她会很有名—这是她将写在所有东西上的缩写。

卡森•麦卡勒斯笔下十三岁的米克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南方的一座小镇里,拥有着这样的梦想。

或者说它并不是什么遥远的梦想,而是这一切早已在她“计划”之中。也许她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也许她会成为像莫扎特一样著名的作曲家。每当米克在屋顶抽着烟的时候,她总会这样想。

猛地掐掉抽掉一半的烟,将烟屁股沿屋顶的斜坡弹出,再缓缓爬下屋顶,推着车里的弟弟走向回家的路。在夏天的长夜里,躲进小镇富人家的灌木丛细细听着各家的收音机节目,在黑暗中穿梭、回味音乐、看哑巴辛格上班和辛格说话就是米克的十三岁。

米克孤独,小镇里她没有可以倾诉的朋友,音乐成为她的秘密。唯一的哈里,一个大她几岁的男孩,在他们一次亲密接触后,懦弱的少年竟迅速地离开小镇逃之夭夭,就像她说

站在人满为患的房间中间,却依然感觉自己一个被锁在里面。

我爱这个有着男孩子般粗鲁的米克,那极具个性,她可以坚持自己,穿着男孩子气的短裤和T恤,在屋顶抽自己的烟,听自己的音乐。

但在艰难的生活里,她选择了不停地妥协。

比如,为了融入身边的小团体,坚持举办一场蹩脚的派对,派对结束后又是安静隐秘的夜晚里,再次独自一人空虚到了极点,身体里留下的只是兴奋后的厌恶。

开始去商店工作,换上连衣裙,穿上丝袜,自己买了一对绿色耳坠和一只银手镯,工作带走她的精力和时间,米克再也想不起音乐。

小姑娘从此长大了。

有什么用呢?这是她想知道的答案。到底有什么用呢?她做过的一切计划,还有她的音乐。这一切的结果无非是这个陷阱—去商店,回家睡觉,再去商店。

2.

米克没有完成计划,终其成为商店的一名售货员,即使这样一份工作,也来得辛苦,她像被骗了,但没人骗她。她不再疯狂,当然,M.K也不会被写在象征荣誉的红色烫金绒布里。

有什么用呢?杰克•布朗特也这样自问。

布朗特是一位无神论者,他不相信上帝,也不相信救世主,尤其对待传教士着实粗鲁,布道者西姆斯邀他听“关于爱和仁慈”的故事,布朗特断然拒绝。

西姆斯说,上帝之子为了救你而死。你何故要走,布朗特兄弟?

回家大便,我要大便。我们的救世主对此有意见吗?

当看他骂骂咧咧的躲在纽约咖啡馆喝着杜松子酒的疯癫模样,一定想不到他是一名读很多书的革命者,也一定想不到“我工作只是为了攒点儿钱,好让自己不工作一段时间,有时间学习。”这样的书生气自他口中而出。

布朗特孤独,他总是反抗,古道热肠。

当你走在路上思考你看见那些饥饿的筋疲力尽的人,那些软骨病的小家伙,这不会让你发疯吗?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我们中的三分之一却在挨饿。我们何时团结起来,要求得到我们应有的那一份。

诸如此类的喃喃总是被人无情的嘲讽。

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那个看似繁荣的年代,美国经济实则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大萧条:

工人薪资少得可怜,工资远远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生产过剩,消费不足,农民苦不堪言……

但大多数人对目睹悲伤和残酷早已习以为常,又或者,每个人都在绝望中想抓住自己的那根稻草,维持好现世的安稳。有谁想要去组织各种形式的反抗以表达对现状的不满,那必然要付出代价,流血或死亡。

所以,布朗特无奈的告诉辛格,发疯没有用,我们能做的一切全都没用,我觉得生活就是这样。

我们必须自己救自己,不是通过悲痛的祷告。不是通过无所事事和烈酒,不是通过服从和谦卑。

3.

同布朗特一样,考普兰德也是一位反抗者,一名黑人医生,同胞的绝望和屈辱让他发狂,他崇拜卡尔•马克思,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作为自己的信条,将为黑人同胞争取工作权利、服务机会和尊严作为自己的使命。

改变黑人同胞先从改变自己的亲人开始,但考普兰德孤独,这竟是连自己的儿女们的理解都得不到的使命。他的家人全都离开他,他的女儿鲍蒂娅对他歇斯底里道,一个人不能随便抓起孩子,然后强迫他们变成他想要他们变成的人。也不管这会不会伤到他们。

最终,考普兰德也没有做些什么,他曾告诉布朗特,不要单打独斗。沮丧的是,这两位反抗者始终也没能团结、联合起来对抗不公的命运,他们始终各怀心事,互不看好,当布朗特最后想寻求联合时,悲伤的发现考普兰德已告老返乡。

辛格是所有人的救世主,因为他不会说话,每个人都认为他有更多理性,知道普通人不可能知道的东西。

而辛格并不能理解他们,他的救世主是希腊人安东尼帕罗斯,但当他飞快的向他打着手语时,安东尼帕罗斯真的理解他了么。

安东尼帕罗斯被送进了疯人院,辛格失去了寄托,安东尼帕罗斯死在疯人院,辛格就开枪打死自己。

4.

辛格死了,故事结束,布朗特走出小镇,一股新的力量涌向他。

让我想起,阿城在《棋王》中写道,谁能一世守着记忆里那个全心全意的灵魂?但只因如此,宁可犯痴犯呆也坚持不移的,才是真正的王者。

每个人都重新融化在小镇漫长闷热的夏季里,但总有痴者还愿做这无用的反抗。

“有什么用吗?”

如果一件事有意义,就肯定有用。

相关文章

  • 孤独是一场无声反抗

    1. M.K——当她十七岁时,她会很有名—这是她将写在所有东西上的缩写。 卡森•麦卡勒斯笔下十三岁的米克生活在20...

  • 无声的反抗

    现在很多人都打着为别人好的旗号,打着自己为梦想而献身的旗号,“苦口婆心”地劝说别人,逼着别人做一些自己并不...

  • 无声的反抗

    我认识一位妈妈,她非常强势,她家儿子很乖。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她要求儿子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起来,跟着点读机读英语半小...

  • 孤独是一场无声的盛宴

    孤独是一场无声的盛宴 各种情绪上场 再配以眼泪酿成的酒 完美 眼泪,说起眼泪 成长就是眼泪慢慢地减少 即使哭着,也...

  • 无声反抗 默默承受

    早出门,快出楼梯口时,忽然听到了一声断喝:“我问你还站在那里干嘛?” 一看是个怀里抱着孩子的中年妇女,在对着某个人...

  • 拖延的背后是无声的反抗

    拖延的背后是无声的反抗 明明知道这几天要完成这个事情 但就是拖着不行动 计划好几点做什么 可实践的时候 就偏偏这个...

  • 《消失的5336》II

    前 言 这是一场没有血光的殖民,一场悄无声息的反抗。记忆是我们最后的补给,获取生命的那一刻,时间和肉身早已囚禁了我...

  • 《无声告白》无力的反抗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莉迪亚十六岁,是家中的二女儿。家中三个孩子,只有莉迪亚遗传了母亲的蓝眼睛和父亲的黑头...

  • 无声的反抗(微小说)

    石头坐在桌前正在构思一篇文章,这时妻子王爱莲走过来,没好气地说“你整天就知道写写写,也没见你写出来个所以然来,是发...

  • 《无声告白》:死亡是最绝望的反抗

    文/卓耳 *1* 用了两天读完这本书,却用了一周来咀嚼消化。 一个少女的自杀事件,在我们看来只是众多新闻中的一件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孤独是一场无声反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st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