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余光
1937年5月,震惊中外的“八.一三“事件爆发以后,常熟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支前活动,横泾镇上自发组织了“抗日宣传队“,大部分是青年店员。他们中有尹烽、周醒民、王明(念贻)、王农、赵刚、邹应龙、顾继龙等人,尹烽是负责人。
1937年11月19日,常熟沦陷。日军从野猫口、高浦口登陆后,沿途烧杀抢掠达三个月之久,杀人3000余人,烧毁房屋3000余间。当时的橫泾镇一片混乱,盗贼四起,土匪横行。土匪有曹长金、高全发、卜桂兴等,他们浑水摸鱼,绑架抢劫,摊捐派盐,无恶不作,发国难财。横泾镇上很快成立了伪维持会,会长石明;还开办了”东兴公司“,主任支敏达。这些汉奸组织,横行乡里,不可一世。“流动宣传队”队长尹烽就是在这一时期被杀害。
1938年5月,常熟民抗在梅李成立,横泾也有3人参加了成立大会,他们是周醒民、王明、王农。
1939年2月,李建模首次来到横泾,住在殷支仁家里,通过组织发动,在王明家里成立了横泾国民公约协会。这实际上是共产党领导的政权组织,从那以后,伪维持会和”东兴公司”迅速垮掉。
1939年5月,叶飞率领的江抗东进到常熟,与民抗胜利会师,其中副团长吴焜来到横泾。不久,横泾地区成为前进袭敌,后移休整的游击区。
1939年11日6日,新“江抗“在唐市成立。
1940年4月,谭震林到常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红五月“活动。
1941年7月,日伪军开始“清乡“,驻横泾日军队长先后是竹立和拉西,翻译吴三弟。
在日伪军“清乡”的一个月内,仅横泾被杀害的军民有73人,烧毁民房32间,戳死耕牛1条,抢走大米1.95万石。农历六月二十二日,在昆承湖里一次杀害抗日志士5人,他们是殷支仁、毛凤石、毛延昌、王履仁、姚阿六。
1942年恢复成立中共横泾区委,区委书记先后是朱英、戈仰山、陆建南、卢毅。
新“江抗“成立以后的一年间,经历大小战斗47次,击毙日军147人,击毙伪军433人,俘虏伪军298人,缴获步枪266支,轻机枪13挺,驳壳枪29支,手枪6支,子弹1万多发。新“江抗“开展游击战,主要战斗大多获胜。张家浜、阳沟溇,与日军打了个平手,各有伤亡;长坟头、黄土塘、北港庙等战斗,新“江抗”全胜。北桥麻雀战,日军疲于奔跛,一无收获。1941年3月11日的环团战斗,新“江抗”伤亡很大,有100多位战士牺牲。
从横泾到芦荡,后来又更名沙家浜,在全国有着很大的影响。正如诗人张国灿说的:”沙家浜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只有一个沙家浜,世界只有一个沙家浜。“
著名军旅诗人王久辛的长诗《芦花红芦花白》获全国征文一等奖,这首诗与他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写的长诗《狂雪》齐名,一起响遍华夏大地。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影视中心受朱文泉将军委托拍摄的长篇纪录片《沙家浜》,共4集,在中央台播出后,影响深远。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朱成山曾对我说:“你们的管理机制值得我们学习。”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馆长孙志军参观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后,十分感慨地说:”你们的成功经验和宣传力度为纪念馆走向社会开创了一条很好的新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