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历史悠久、优美动人,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它以幽默细腻的说白、婉转动听的演唱、声情并茂的表演和珠落玉盘般的弹奏闻名于世,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声音”。
苏州评弹,是那种把江南水乡水的清韵,渗入到弹词、丝弦、音韵骨髓里去的魔幻艺术。辉煌时期一年的听众有三千多万。
2006年5月20日,苏州评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苏州评弹博物馆位于平江路中张家巷3号,和中国昆曲博物馆同在苏州戏曲博物馆内。评弹博物馆原建筑沈宅,是一处民居,布局紧凑一些,不比昆曲博物馆前世的全晋会馆那样阔大,有花园、有戏楼。不过这样的建筑格局,是适合评弹的,评弹本就是通俗大众,更适合市井小巷,而昆曲的雅致雍容,适合有一个园子。
馆内藏有与评弹相关的珍贵历史资料1.2万余件,各种评弹孤本、脚本几百部。值得一提的是,陈云夫人于若木女士捐赠了陈云生前珍藏的评弹音像资料560多盘,为建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沈宅内的两座砖雕门楼的上款都为“丙子”来看,此宅大约建成于1936年。若是前清的“丙子”,一般应标明皇帝年号,既然无皇帝年号,大约就是民国时期。而就其建筑风格而言,又颇具清朝特色,估计初建于清代,大规模整修于民国时期。很长的一段时间,沈宅曾作为振亚丝织厂的招待所使用,2004年6月辟为“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
博物馆面积839平方米,共分三进院落,门厅展区总体介绍评弹概况;二进大厅以清代形式设立书场,定期表演评弹书目;三进大厅介绍评弹发展史、各代著名评弹艺人和文史资料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