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活是一项细活,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心,所以木匠大多都是慢性子,慢工才能出细活吗。但凡事没有绝对的,总会有那么一两位是例外的,这不,东乡的钱木匠就是个例外。
钱木匠本名钱正强,六十来岁,在东乡一带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名气大的原因就是他区别于其他木匠的慢性子,以快性子著称。他性子快,但活一点儿不马虎。
钱木匠有一个规矩:不加班,不熬夜,当天活,不过夜。什么意思呢?今天接多少活就要完成多少活,在别人听来,那是痴人说梦话,但在这却实实在在地做到了,做好了,而且是轻松地做好了。
那天上午,隔壁的王庄的老李头溺水淹死了;老李头还不到五十岁,走得又那么的突然,所以棺材都没有准备好。按照农村的规矩,人去世了,尤其这种凶死的,第二天就要上棺,而棺材上漆又需要一晚上,所以留给做棺材的时间就不倒三个多小时了。这可急坏了老李头的家里人,棺材借是借不到的,买也没有现成的,做那更是来不及,难道要用草席一裹就丢到山间喂豺狼吗?想到这里,老李头的老伴更是哭得死去活来。“找东乡的钱木匠,现在除了他谁也做不出来”王庄的沈木匠突然说道。都说同行是冤家,但听他这话里话外都是钦佩之情啊!大家也没时间讨论行不行的问题了,村里赶快派人去请钱木匠。
王庄到东乡很近,不到一会儿,钱木匠就带着小徒弟来到了王庄。看热闹的人群一下子涌了过来,想看一看这钱木匠的风采。只见钱木匠什么也没有带,大家心中都满肚子的疑问,不带工具怎么做棺材。钱木匠穿过人群,带着徒弟来到了老李头的灵位前,行了个大礼,然后安慰了安慰家属。这时候沈木匠走过来行了个抱手礼说:“钱师兄怎么没有带工具和材料来啊!”钱木匠还礼后说道:“沈老弟,这是你的地盘,按规矩,我只能空手来空手回,赚点辛苦钱。”这话外人听来云里雾里的,只有沈木匠是发自内心的钦佩。钱木匠说的是木匠行的一项老规矩,就是一个木匠如果去另外一个木匠的地盘上活,要用这个地盘上木匠的工具和材料,还要支付租金,而做活的木匠只能赚取加工费,这加工费用来支付工具的租金差不多,所以说“空手来空手回”。但这种规矩早就没多少人遵守了,沈木匠没想到钱木匠还坚守这规矩,所以越发敬重了。时间不等人,钱木匠来到沈木匠的工作棚中来,立刻就动手弄了起来,旁边沈木匠也一起搭把手。
由于沈木匠的搭手,没有一柱香的时间,棺材就打好了,顺便还上了红漆。人们纷纷过来看这棺材,人们惊奇不已,棺材可真叫那个好,怎么看怎么舒服,上的红漆也非常的匀称,要是换别人,每个一天完工不了。钱木匠来到灵场,再次行了叩拜的大礼,然后说“老弟,棺材给你弄好了,你放心的走吧!”老李头的儿子拿出钱,准备支付费用,钱木匠摆摆手,“你给沈木匠,空手来空手回是规矩。”说完,就让人送他们师徒回去。沈木匠看着远去的钱木匠,喃喃自语:“讲究、讲究。”
回去的路上,徒弟问师父,为什么要做这冤大头。师父看了看徒弟,语重心长的说:“徒弟啊,人家冤死,那么惨,连口棺材都没有,难道我们忍心看得下去吗?到人家地盘空手来空手回,这也是我们木匠行的规矩,为了钱难道规矩都不要了吗?你和你两个师兄不能出师,缺的不是匠心啊,而是其中匠德啊!”小徒弟没有说话,默默地揣摩师父的这一番话,或许这是他一辈子需要学的东西。
王庄的事情不仅仅让人们看到了钱木匠的利索和匠心,更是在木匠行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有的木匠认为他是沽名钓誉,有的木匠认为他的脑笨人傻,总之各有各的说法。但沈木匠从那以后是发自内心的敬佩这位比他大一岁的“师兄”。
几年过去了,钱木匠的三个徒弟还跟着师父,在外人看来个个都是行家里手,都可以开山立户,但令人纳闷的是没有一个出师。外人就低估揣摩,他钱木匠是不是在压榨徒弟啊!但只有徒弟们自己知道还不能出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