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六安,老木匠好心想免费给男子做盲锤,结果却损失400元钱。

六安有一个老人是为木匠,这天,一个男子来找到他,想做一个盲锤,老人想着家里有木头,就问他要10元钱,结果男子说没有零钱。
一听没零钱,老人就说算了,可是男子坚持给钱,并说现在先不拿东西,晚会小孩子放学再过来拿,让老人先找钱。

老人进到屋子找钱,他就跟在身后,全程紧盯着老人放钱的抽屉,后来老人在前边走,他偷偷返回,偷走了400元钱。
这样的人该咋说呢?
老人原本想着10元钱给你做个,说没有零钱立马就不要钱了,可爷爷没想到他的好心换来的却是血汗钱被偷。

400元钱看着不算太多,可这是爷爷做20个小椅子才能赚到的。现在的老手艺人越来越少,最大的原因是他们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品质》——约翰.高尔斯华绥写的那个鞋匠的故事。
鞋匠格斯拉是一个做鞋子特别优秀的手工艺人,恪守职业道德,不肯偷工减料,可是因为工业化的诞生,他渐渐被高效、便宜的鞋子抢占了市场,最终他饿死了。

前两年的时候家里种了一些高粱,后来妈妈拿到了会上让人捆成了扫把,一把收费4元钱,4块钱连一个手抓饼都买不到。可是为了这4元钱他淌着汗,一直捆了好久。
机械化时代,批量化拉低了单价,这种纯手工的效率太低,所以算下来性价比太低了,20个小椅子爷爷得做多久,辛辛苦苦赚了400元,就这样被一个好手好脚,年轻力壮的人拿走了。
我们刚搬新家的时候,在小区里碰到一个骑着三轮车的老人,车上就几样东西,擀面杖、用高粱杆子串成的盖帘、屉布什么的,都是些厨房的旧物件。
当时看到就买了一个擀面杖和竹筐,老多年了总是能看到他,或者在小区门外,或者在附近的广场摆摊,就拿几样东西。
还有郑州有个鞋垫奶奶,守着一个小摊位,赚个几块钱就很满足,再辛苦,他们想到的也是不能白拿,要靠自己的劳动来赚钱。
对比一下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说这个好手好脚的男子。他们的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你于心何忍!
你对老人说是等孩子放学再来拿,我希望这也只是随口说说,千万不要有孩子,因为你不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