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前沿科技
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比较思考

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比较思考

作者: 年和华 | 来源:发表于2018-09-16 19:56 被阅读976次

 

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比较思考

学    院: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专    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  高    浪          

学    号:  1605012002       

摘要:我们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或许可以帮助人类找准人类对于自身的定位。我们研究人工智能,或许可以给人类自身一个警醒,告诫人类自己不要妄自尊大。人这样一种生命存在的形态,并非是生命进化的终极层次。人类只是生命进化历程的一个中间态。我们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或许可以帮助人类消除对于未知的恐惧。当人类不再抱持着是唯一的最高形态的智慧存在这样的理念时,人类可以更加坦然地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甚至“超人”的出现;对于世界万物,我们可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知;对于人类自己,我们甚至可以从容的面对死亡,面对未来。即使未来我们会面临被更高形态生命取代的威胁,那时的人类,也可以坦然地面对。

关键词:人工智能,人类智能,比较,担忧,意义。

引言:从去年至今,无论是连续击败李世石和柯洁的阿尔法狗,亦或是最近无任何经验输入,自学三天,碾压阿尔法狗的阿尔法元,人工智能这一名词无疑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当人们在感叹人工智能的强大的同时,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担忧也随之而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最终会是怎样的?是否会诞生真正意义上的“智人”?人工智能最终是否会脱离人类的掌控?是否又会给人类自身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诸如此类的问题,涉及到意识,自我,思维等各个方面。不仅如此,科学家们也提出了对于人工智能的种种担忧。霍金在出席剑桥大学举行的“未来智能中心”开幕仪式期间,就再次表达了他对“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担忧;“钢铁侠”的原型Elon·Mask认为人工智能很可能就是人类未来将要面对的最大威胁,因此必须小心对待,不能让这股势力真正崛起;同样,比尔·盖茨也写到,“几十年后人工智能会强大到足以令人担忧的地步。”那么,人工智能究竟为何会引起科学家的担忧?与人类智能相比较,人工智能有何异同?在强大的人工智能面前,人类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基本概念

人工智能,最初是在1956 年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从那以后,研究者们发展了众多理论和原理,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随之扩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著名的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尼尔逊教授对人工智能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而另一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这些说法反映了人工智能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即人工智能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构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研究如何让计算机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也就是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来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人类智能,即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才智和本领。它包括"智"和"能"两种成分。"智"主要是指人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能"主要是指人的行动能力,它包括各种拔能和正确的习惯等等。人类的"智"和"能"是结合在一起而不可分离的。人类的劳动、学习和语言交往等活动都是"智"和"能"的统一,是人类独有的智能活动。人类智能的核心是思维。人类智能的特点主要是思想,而思想的核心又是思维。"人是一种思维的动物",没有思维就没有人类的智能。有了思维,人类才能形成各种较复杂的意向,从而主导着人的活动,表现出人类所特有的自觉能动性。有了思维,人类才能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发现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有了思维,人类才能发明各种技术,突破自己认识器官和行动器官的限制,大大提高改造世界的能力。[1]

[if !supportLists]二、      [endif]人工智能的本质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对人类智能的模拟,而这种模拟一般又可以分为两类,即结构模拟与功能模拟。[2]

所谓结构模拟,是根据两者系统与结构之间的相似性,运用物理模拟的方式,构建出结构与功能类似的“类似物”,从而实现相应的智能活动。结构模拟就如同类似的“复制”,即模拟相似的结构与系统从而达到智能活动的模拟。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要实现对人脑的结构模拟,那么就需要仿造人脑的结构与系统,创造出类似于人脑的“累人脑”。但是就目前来说,结构模拟的局限性很大,结构模拟需要对被模拟物的智能活动过程有透彻的了解,必须清楚相应的结构与系统是如何进行智能活动的。但是就目前来说,人类对自身的智能活动,比如人脑的智能活动知之甚少,这就极大的限制了结构模拟的发展。

另一种功能模拟,是根据两者实现功能的相似性,仅以达到相同的目的为目标而进行的模拟。不要求工作原理的相似,可以是不同的工作原理实现相同的功能。同样以人脑模拟的例子来说,功能模拟不必要透彻了解人脑具体的智能活动,只需要清楚某一过程具体实现了怎样的功能,然后通过其他的方式,或是数学模型的,或是其他原理的,来实现相同的功能。例如图像识别技术,人工智能并非是要创造一个结构与系统相似的“类人眼”,而仅仅是通过技术实现人眼的相关功能,至于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就并不是功能模拟关注的焦点。功能模拟的关注点在于最终结果的实现,而忽略了具体过程的模拟。就目前来讲,绝大部分的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智能的功能模拟,即事先给人工智能存储一定的公式或者程序,然后给出相应的逻辑推导方法,让人工智能可以自主地进行问题的处理,即实现相应的人类智能活动。

[if !supportLists]三、      [endif]人类思维过程,人工智能思维过程

虽然人工智能的功能模拟与人类智能的相关活动在整个运行过程上不尽相同,但是,如果撇开人类自身自主意识以及外界的影响,就单单从两者的思维过程,即对问题的处理来开,两者还是存在很大的相似性。

两者的思维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部分:[3]

[if !supportLists]1.      [endif]信息的输入或者接受;

[if !supportLists]2.      [endif]信息的存储或者记忆;

[if !supportLists]3.      [endif]信息的运算或者处理;

[if !supportLists]4.      [endif]信息的输出;

[if !supportLists]5.     [endif]信息的反馈或者控制

[if !vml]

[endif]

以人脑为例,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大致是:眼,耳等器官接收信息的输入,传入大脑,对信息的进行存储或者记忆,然后大脑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将处理结果输出,表现为人对信息的反应,并且人脑还会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反馈或者控制,例如对不好的信息就拒接下一次的就收。

对于人工智能,对信息的处理也是相识的过程:接收外界输入的信息,信息在储存原件中进行储存,运用已经储存的程序或者公式,调用相应的模型,对问题做出相应的分析与处理,然后通过输出装置,将处理过的信息传输出去,同时,对输入的信息产生一定的反馈,都后续的信息输入产生一定的辅助作用。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在对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有很多相似之处,人脑以神经脉冲的形式传递信息,人工智能以电脉冲的形式传递信息;人脑中信息的接收与否通过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来实现,而人工智能对信息的接受与否则是通过电脉冲的接入与断开来实现。人脑中对信息的有无概念在人工智能中则以二进制的“0”与“1”来实现。

[if !supportLists]四、      [endif]人工智能发展所带来的担忧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相似性使得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巨大,使得人类可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空前的成就。但是,正是由于两者的相似性,使得人类不得不面对人工智能发展所带来的严肃的问题:人工智能发展到终点,是否会存在真正的技术奇点,使得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诞生自主意识与机械生命?如果有,那么超越人类智能的“人工智能”是否还会听命于人类?是否还安于作为人类的工具?比人类还要强大的“人工智能”是否又会反过来奴隶人类,统治世界?

1948年,控制论创始人之一阿·西贝在其著作《设计一个脑》中指出:在机器的行为足够简单并且为人类所理解的时候,机器是容易应付的。但是,如果机器发展了自己的意识,甚至诞生了比人类智能还要强大的智能,那么,它迟早会从奴隶的地位中苏醒过来,以至于反过来“排斥”人类。[4]

美国数学教授维克多·萨尼标卡在《哥德尔以来数学中的结构与进化》一文中做出可怕的预言:未来的世界,也许整个银河系都要被那些自我繁殖,自我进化,自我改造的,根本毁灭不了的更高智能形式的计算机所统治.将来的人类也许要被迫服从于超机器,作为计算机思想家的玩物或者害虫,成为它们发展过程中的低级的回忆形式,保存在将来的“动物园”里……[5]

著名物理学家Stephen·Hawking也表示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是我们文明史上最糟糕的事,除非社会找到控制其发展的方法。霍金在出席剑桥大学举行的“未来智能中心”开幕仪式期间发表言论说:“理论上,计算机可以模拟人类的智慧,并超越它。人工智能在帮助消除对自然世界的破坏或者消除贫困和疾病方面的潜力巨大,但是未来是不确定的。成功创造出有限的人工智能可能是我们文明史上的最大事件,或者说是最坏的事件。我们只是不知道。因此,我们无法知道我们是否会得到人工智能的无限帮助,或者被它忽视,或者被它摧毁。”[6]

 “钢铁侠”的原型Elon·Mask认为人工智能很可能就是人类未来将要面对的最大威胁,因此必须小心对待,不能让这股势力真正崛起;[7]同样,比尔·盖茨也写到,“几十年后人工智能会强大到足以令人担忧的地步。”[8]

……

[if !supportLists]五、      [endif]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相同之处与本质区别

人工智能引起人类担忧的根源在于与人类智能的相似性,即人工智能的进化以及它的强大最终可能取代人类本身。但是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还是作为人类智慧的产物而存在,它与人类智能相比还是存在本质区别。

1.相同之处

(1)两者都是建立在物质与能量上的“加工厂”。[9]人类智能的核心是思维,而思维是神经元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过程。人类智能活动是人类与外界环境所进行的复杂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过程。而人工智能活动是以计算机的软、硬件为基础,以电能或者机械能为能量,以信息为处理对象所进行的能量——信息处理活动。所以两者的所进行的活动是相似的。

(2)两者都遵循信息交换与反馈规律。[10]近代生物学表明,人类智能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网络只有在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联系的情况下,即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然后把信息反馈给自身系统,使得自身系统及时做出行为调整,才能保持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网络的稳定性,从而维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同样,人工智能也是在不断地从外界接收信息,处理信息,然后将信息反馈给系统,使得系统能够稳定的运行。

(3)两者都具备逻辑思维能力。[11]人脑通过神经脉冲,联系神经元间的各种信息。而各类的信息又是在神经元中经过处理加工,然后通过神经脉冲传递出去,从而显示出人脑的逻辑思维能力。人工智能则是通过电脉冲联系彼此之间的信息,然后以各种各样的逻辑电路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实现逻辑思维的能力。

(4)两者对信息的思维或者运算具有共同性和并行性。如果撇开人脑内部结构以及诸如意识、历史等等因素的影响,单单从人脑以及人工智能的思维来看,其实可以从两者中抽象出相同的模型,即对信息处理的五个基本过程,从信息输入开始,人脑以及人工智能都会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存储以及处理加工,然后对外输出加工后的信息,然后信息又会对下一次的思维过程产生反馈作用。

2.本质区别

(1)物质承担者不同。[12]人类智能的物质承担者是人的大脑,人工智能的物质承担者是集成电路,电子管,晶体管等电子元件。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的智能活动都是对人类智能活动的模拟,而这种模拟,仅仅是建立在机械的或者物理的基础之上,通过软件的方法,程序化的模拟人类智能的某些智能活动,远没有人脑智能活动来的复杂。人工智能的发展,无论是50年代的“通用解题程序”,还是70年代的“专家质询系统”,又或者是当下的“生物神经网络”,每一次的发展都只是建立在人类对于大脑的智能活动的进一步认识之上,是对人类智能活动规律的进一步模拟。人脑的智能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是在生理与心理的双重作用下的错综复杂的运动过程。而且这种运动过程又会受到意识的支配,诸如历史,伦理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脑的具体思维过程。所以说人脑的思维过程是一种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运动,不同的因素往往会使得最终结果的不同,而这些因素具体是如何发挥其影响作用的,我们却不得而知。这也是为什么人类至今仍未完全认识大脑智能活动的原因所在。但是对于人工智能,其智能活动虽然也是复杂的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甚至其某一反面的能力远比人类自身强大, 但是相较于人脑智能活动,其复杂程度明显低得多,至少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的智能活动是人类可以理解的,人工智能的思维还是按照人类所设想的方向发展,并且,人工智能到目前为止也不会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不会产生自主的意识。

(2)二者在智能活动中的地位不同。[13]人类智能在智能活动中占据主体地位,而人工智能,到目前为止,在智能活动中,还是处于被人类认识与改造的地位,即人类智能活动中客体的地位。所谓智能活动,即主体通过或者不通过中介,对客体的认识与改造活动。人类智能活动中,人类自身是主体,即是人类自身对外物的认知以及改造活动。而这里的“外物”也包括人工智能在内。所谓的人工智能的智能活动,到目前为止,其根本还是在人类智能主导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智能活动,即依照人类设定的程序或者算法,在机器中完成相关的智能活动。在这里,人工智能只是充当着人类对外物改造的中介,或者就是人类智能认知与改造的客体。而在主体与客体的区分之中,人类之所以占据着主体的地位,不仅仅是因为人类可以操控人工智能的运作,更是因为人类智能具有自主的意识,而自主的意识使得人类具有对于价值与道德的判断能力,以及对于美的审视能力。但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到目前为止,即使“生物神经网络”发展成熟,人工智能也不可能具备自主的意识,更不用说自主的价值判断以及审美能力等。

(3)二者的思维程序不同,思维深度不同。人工智能的思维能力里是惊人的,它的运算速度,精确度,记忆力以及逻辑判断能力都远远超出人脑能力的范围,几乎是不会出错的。以阿尔法狗对战围棋棋圣柯洁为例,阿尔法狗的围棋“造诣”远远超出人类顶尖棋手柯洁,甚至可以说是碾压一切人类棋手,强大到无可战胜的地步。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的一切能力都是人类创造并赋予的,是人类智能思维的体现,只是这种能力以某种形式放大,以至于人工智能的能力超越了人类。但追根溯源,是人类智能的思维在先,然后才有人工智能的思维。随着外界的改变,人类对外物的认知度是逐步提升的,并且,只有人类的认知度提升后,才能更新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思维也才能提升。所以在整个思维过程中,总是先有人类的思维,然后才有人工智能的思维。这正如古人所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对人类智能的模拟,没有人类的思维,也就无从谈起人工智能的思维。只是人工智能的能力由于某些原因得以放大,以至于达到甚至是超越人类。另外,人类智能相较于人工智能,思维的深度明显更深。人类的思维,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有诸如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以及动作思维等分类。人类思维对于事物的思考,不仅仅是逻辑的判断,会有连带的诸如相关道德的,社会的问题的思考。而这些思考是对问题的引申,是人类对于价值或者其他的判断。但对于人工智能,它的思维过程其实仅仅是一种逻辑判断,只是这种逻辑判断较为复杂。人工智能的思维是对人类思维的简化,是从复杂的人类思维中抽取出的逻辑判断能力。所以人工智能的思维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仅仅是对于逻辑的思考,再无其他。而究其原因,其实在于人工智能没有自主的意识。没有自主的意识,便不会产生引申的思考,思维也就不会有深度。

(4)人工智能没有人类的意识所特有的能动的创造能力(主观能动性)。[13]人工智能虽然可以存储巨大的信息,但是他并没有主观能动性,即如果没有相关指令的输入,人工智能是不能自主地进行相关活动的。人工智能对外界的反应是被动的,对问题的解决是机械的,让不会主动解决问题。但是人类智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类的智能能够主动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人类对于外界的变化,总是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自身处于有利的地位。在社会生活中,由于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人类可以主动的去认知事物,并且可以随时控制自己的活动,因而人类智能又具有很强的主动性、灵活性以及可控性。但人工智能往往是主观不可控制的,因为它不具备自主意识,不会对事物有过多的思考。它往往是一种不计后果的执行。所以,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给人的印象总是被动的、机械的、死板的甚至是“木讷的”。

(5)人工智能没有社会属性。[14]人工智能是人类智慧的放大体现,但体现仅仅是人类的智慧,并没有体现人类所具有的社会属性。即人工智能不会直接参与人类的社会活动。人类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类在进行智能活动的时候,必须要考量多反面的因素,尤其是社会性的,道德上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约束着人类自身的种种行为,避免人类做出不计后果的行为。而这也正是区别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地方。但是人工智能不同,它不具备社会属性,不会考量后果,它只会机械的执行相关的指令。同时,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是不具备人类的七情六欲的,并且它是不会主动争取“人权”与自由的。因而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相比较,人类智能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情感化, 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体。而人工智能却更加机械化,程序化,是绝对理性的代表。目前来说,人类智能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是人工智能所不能模拟的。而这种理性与感性,一方面是人类智能的智慧的体现,另一方面,是人类对于精神层面思考的体现。人工智能或许能够在智力上超越人类,但是对于精神,是目前的人工智能还无法达到的。

(6)两者的进化途径以及本质属性不同。人类智能的进化过程不仅经历了漫长 的物理化学的进化,同时也经历了长时间的社会进化。因而人类智能同时包含了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人类的本质属性体现在人类的社会属性上,人类的思维是人脑自然进化与社会进化的结合物,蕴含了思想发展的所有的历史与逻辑。而人工智能的进化则是科技与技术进化的产物,是纯粹的物质的进化。所以其本质属性是自然性。人工智能不包含社会规律,其在执行相关的指令时,并不会探索指令背后的社会意义,也不会考虑指令的结果所带来的社会责任以及社会后果。人工智能的运行只遵循自然规律。总体来看,人类智能的进化过程是自然与社会的双重进化,不仅是物质的进化,更有思想的进化。而思想在哲学上正是人类智慧伟大的体现。人工智能的进化是在人类智能进化的前提下,人们对智能进一步理解的前提下,人类对人工智能的优化。而这种优化仅仅是在功能上的优化,并不能使人工智能具有思想。物质的进化是两者共有的,但思想的进化就目前来说,仍然是人类智能区别于人工智能的根本所在。

[if !supportLists]六、      [endif]思考

人工智能发展至今,一方面,我们享受到了人工智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无论是生活中的智能手机,智能家居,还是庞大的云计算,大数据。我们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正在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改变着人类传统的生产生活,并且对人类的未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同时,我们又不得不产生种种的担忧。诸如人工智能是否会在某个科技奇点发生突变,进而产生自主意识,超出人类控制,甚至是反过来奴隶人类?人工智能的发展究竟是会造福人类还是会毁灭人类?对于这样的问题,如果从哲学层面出发,我们不得不批判地思考它的两面性。

1.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是什么?

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的产物,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人工智能最终还会不会是人类智能的产物,这一点我们目前就不得而知。分析哲学家曾今提出:语言的界限即为可认识世界的界限。因为无法用语言表述的对象是不能进入意识的,因而是不可思维的。就目前来讲,无法具体化的任务我们是不能赋予人工智能去执行的。也就是说,只有人类先将任务具体化,然后才能赋予人工智能执行。从这一点来看,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还是存在着从属关系,即先有人类智能的产生,然后才有人工智能的智能活动。人工智能无法自主的进行智能活动。但是这些观点成立的前提是基于当下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对于未来的人工智能,这些观点是否还会成立我们就不得而知。正如有句话说的“在上帝揭晓答案之前,一切的希望源于未知与等待”。对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就目前来讲,我们可以很肯定地回答为从属关系。但是对于未来,一切都还是未知,当人工智能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那时这种关系会不会打破就不得而知了。

总的来说,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既是确定的,也是不确定的。确定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特定的历史时间点,两者的关系式确定的。不确定是指,在整个的历史进程中,这种确定的关系是短暂的。在不同的历史时间点,这种关系有可能会有变化。就目前来说,当下两者的关系是确定的。但就整个历史来讲,未来两者的关系会是怎样却是不确定的。一切的关系都取决于时间,取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程度。

2.人类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担忧来源于对于未知的恐惧

普通人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恐惧,很多著名的科学家表达了自己对于人工智能的担忧。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都来源于对其发展的未知。当人类对于未来一无所知时,就会连准备都不知道如何去做。如果将人工智能比作一趟列车,就目前来说,我们无法判断这是一列开往天堂的快车,还是一趟通向深渊的灵车。未来的一切仍属于未知。

(1)从上文中的比较部分可以看出,虽然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有很多本质上的区别,比如物质承担着不同,智能活动中的地位不同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基于当下人工智能发展程度的前提之下的,即这只是目前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区别所在,并不代表未来这些区别仍会存在。并且,这些区别也并不是限制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障碍。所谓的超越,必定是有所不同,而且是更加完美。比如人工智能目前不具备社会属性,但这并不代表未来的人工智能也不具备社会属性,并且社会属性也不一定是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必要因素。总之,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是有可能的,或者说未来的人工智能是未知的,而这种未知正是人类担忧的来源。

(2)在未来,如果人工智能诞生机械生命,“它”能否听命如旧?就目前来说,从阿尔法狗中我们便可窥见人工智能的强大“智慧”,那么在未来,如果诞生真正意义上的机械生命,“它们”的强大将会无法想象。人类与强大无边的人工智能相比,人类就显得太低等。那时的机械生命是否还会友善地对待人类,就不得不让人深思。从人类发展的历程来看,人类一旦变得强大,很多事情都会从人类的角度去思考。当人类处于蒙昧时期,人类对于强大的自然是敬畏的,诸如山川河流,风雨雷电。但是,一旦人类开始认知世界的本源,对世界的本源有了了解,这种敬畏就开始慢慢减少。不可战胜的野兽逐渐成了杀伐的对象。山川河流成了征服的对象。自然规律就是如此,事物之间的敬畏取决于相互的威慑力,当一方失去威慑力之后,免不了被另一方所征服。而在未来,如果诞生超越人类的机械生命,当面对强大无比的机械生命时,人类的威慑力荡然无存,这是的机械生命是否也会如人类对待其他事物一般对待人类?

(3)机械生命是否是下一个进化层次的产物?人类进化至今,成为万灵之长,拥有着统御万物的能力。那么,如果机械生命诞生,拥有着远远超越人类的智慧的机械生命是否可以看作更高层次的生命形态?当然这种进化不是属于自然的进化。作为高级形态的人类生命,拥有着其他生物所没有的理性与情感。理性帮助人类优化获取资源的效率,而情感则通过人类的本能冲动驱动理性发挥作用。相较于人类,如果机械生命诞生,机械生命纯粹的理性思维,在资源的获取效率上,显然比人类更加先进,效率更高。只要有能源,机械生命就可以不断运作。它们没有情感,也不需要情感,可以高效的,不断的,冷酷的进行种族的批量复制。从这一点来讲,机械生命可以看作更高层次的生命形态。那么这种更高形态的生命是否会如人类一般,统御万灵,更甚者,使得人类面临种族灭亡的威胁?

3.人工智能对人类文明的冲击

无论是前些时候阿尔法狗与人类棋手柯洁的围棋大战,又或是最近阿尔法元自学三天碾压阿尔法狗,还是人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这些都在告诉我们,新兴技术正在以一种冲击的姿态入世。人工智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的便利,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力量对人类传统的文明的冲击也是巨大的。

(1)人工智能的产生,无疑让许多岗位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举个例子来说,人工智能不光能打败围棋选手,它还可以击败律师。一位名为CaseCruncher Alpha 的人工智能律师刚刚在一次挑战中击败了来自剑桥的100 名法律专业学生。这名机器人和 100 名法律系学生互相反对,并给出了“数百个 PPI(支付保护保险)不当销售案例的基本事实,并被要求预测金融调查官是否会允许索赔。”他们总共提交了 775 份预测报告,结果显示CaseCruncher 的准确率为86.6%,而学生的准确率只有 66.3%。当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人类世界还需要律师这种职业吗?同样的例子,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或成前列腺癌克星,手术第二天即可返回家中。在鉴定名画真伪这件事上,最近美国罗格斯大学Ahmed

Elgammal团队和荷兰绘画工作室的研究人员一起搭建新的RNN模型系统,可以把画拆解成单个笔触或者线条,只要看笔触的风格就知道是谁画的。试验阶段的AI准确率达100%。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人工智能的发展,意味着许多岗位的消失。近些年,我们时常会听见有关古老手艺断了传承的信息。我们为这些手艺的消失俄而感到惋惜。换过来想象,如果某一天,人工智能取代了我们今天的这些岗位,那时的我们会不会也像今天的我们一样,为这些岗位的消失感到惋惜?

(2)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减少竞技的乐趣。会看阿尔法狗与柯洁的围棋大战,我们总会觉得有一点不公平。毕竟这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博弈,更应该说是人工智能运算能力与人类思维能力的较量。博弈的乐趣在于势均力敌,在于不确定,在于可能会出现的错误以及及时的补救。而犯错误,不确定性都是人类智能所具有的特点。目前的人工智能是纯粹理性的体现。这种理性使得人类在博弈中会出现的错误不可能出现在人工智能中。但这也恰恰减少了博弈的乐趣。如前文所言,人类智慧是包含着感性与理性的,这两种性质共同决定人类对于世界的判断。设想一下,如果纯粹理性的人工智能进入人类生活,进入竞技。比如集合了世界上所有顶尖篮球运动员能力的智能机器人参与比赛,我们还会对这种竞技激情澎拜吗?

(3)完全理性的人工智能对于价值的判断或许会有所缺失,对于情感、道德方面的思考或许不复存在。正如前文所说,人类的很多乐趣来源于人类情感的共鸣。所以完全理性的人工智能参与人类活动时,人们感情上的共鸣就会减少,因此很多乐趣也会缺失。再者,人工智能对于价值的判断或会缺少人文性的关怀。人工智能律师或许可以100%判断案件,但是就人类的法制社会来讲,除了法制的判决,还要有人文的关怀。或许某个人真的严重触犯法律,会依法判决。但是人类还会根据事件缘由,考虑减刑。这就是人文关怀。但是对于人工智能来讲,并没有所谓的人文关怀,它们的法律真真实实是冰冷的。

4.人工智能真正的意义

(1)我们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或许可以帮助人类找准人类对于自身的定位。就目前来说,人类是地球上最高形态的智慧存在,但对于整个宇宙来说,其实是不确定的,相对于未来未知的情况,就更加不确定。人类在研究人工智能时,总是希望研究的目的成为最终的结果。从而达到“利己”的目的。但是探索的目的,与探索的结果,往往并不呼应。事物的发展也不总是如我们自己所愿。从整个生命进化来看,人类并不一定是生命进化的最终形态。如果这一点成立,那么我们研究人工智能,或许可以给人类自身一个警醒,告诫人类自己不要妄自尊大。人这样一种生命存在的形态,并非是生命进化的终极层次。人类只是生命进化历程的一个中间态,我们自己不能肯定人类是最终形态,所以理应怀着一颗谦卑的心。这样即使未来有一天人类真的被更高形态的生命所取代,人类也能坦然地接收。

(2)我们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或许可以帮助人类消除对于未知的恐惧。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种种担忧,其实可以归为人类对于其他未知形态的生命的害怕。人类习惯了万灵之长的地位,所以害怕有超越自身的高级生命。我们研究人工智能这样一种可能成为更高形态生命的未知之物,不仅可以让人类自己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而且,当人类不再抱持着是唯一的最高形态的智慧存在这样的理念时,人类可以更加坦然地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甚至“超人”的出现;对于世界万物,我们可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知;对于人类自己,我们甚至可以从容的面对死亡,面对未来。即使未来我们会面临被更高形态生命取代的威胁,那时的人类,也可以坦然地面对。

[if !supportLists]七、      [endif]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定义.[N]

[2]习富强.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比较思考[J].天中学刊,2001-06

[3]习富强.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比较思考[J].天中学刊,2001-06

[4]阿·西贝.《设计一个脑》.[M].商务印书馆,1991

[5]维克多·萨尼标卡.哥德尔以来数学中的结构与进化[C].1972

[6]中国新闻网.2016-10-21

[7]中关村在线.2017-10-13

[8]福布斯中文网.2015-01-30

[9]王岑.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异同之比较[J].理论学习月刊,1988年第九期

[10]王岑.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异同之比较[J].理论学习月刊,1988年第九期

[11]王岑.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异同之比较[J].理论学习月刊,1988年第九期

[12]习富强.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比较思考[J].天中学刊,2001-06

[13]习富强.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比较思考[J].天中学刊,2001-06

[14]习富强.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比较思考[J].天中学刊,2001-06

(关于标识代码的说明: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

相关文章

  • 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比较思考

    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比较思考 学 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专 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高 浪 学 号...

  • 关于人工智能的思考

    关于人工智能的思考 姓名:高浪 【嵌牛导读】人工智能发展至今,一方面,我们享受到了人工智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无...

  • 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的列车开往何处,由谁说了算?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egence, AI)是人类智力的延伸。 关于人工智能,虽然尚无统一的...

  • 【转】AI,ML,DM,PR,CS,AC,SP(信号处理)

    人工智能:给机器赋予人类的智能,让机器能够像人类那样独立思考。当然,目前的人工智能没有发展到很高级的程度,这种智能...

  • 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

    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 序 最近听到很多关于人工智能的报道,报道中所述为未来人类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乐园。只是,人类作...

  • 人工智能何时操控人类

    人工智能现在发展如火如荼,人们都在担心人工智能发展一定程度会替代人类,甚至会操控人类,以前有很多关于人工智能的科幻...

  •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相同之处与本质区别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相同之处与本质区别 姓名:高浪 【嵌牛导读】人工智能引起人类担忧的根源在于与人类智能的相似性,...

  • 摘抄《人工智能的未来》

    ——• 关于本书 •—— 《人工智能的未来》的作者预测,在不久的2045年,人工智能将可能超越人类大脑智能,储存在...

  • 随记

    加班忙了一天,错过两节课,晚上昏昏欲睡,强打精神听完关于人工智能的学习。 人工智能有两个基石假设:一、人类的思考过...

  • 《人之彼岸》读后感

    这是一本思考人工智能的科幻故事集,我最大的感触是:人工智能就好比一面镜子,让我们反观自身。人工智能可以将人类的智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比较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vf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