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齐帆齐商学院22年度 年度营第35篇,1750字,共累积48445字数 ,
晚上陪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忽然抬头看到他的书柜中,满满当当地挤满了一大柜书。
这些书横七竖八地放着,看样子很久没有收拾过了,看上去特别凌乱,便忍不住帮他整理了起来。
原本以为我只要简单地收拾和归顺一下就行,谁知整理书就是整理回忆,一开始整理起来便陷入了往事的记忆中,久久无法结束。
打开柜门最开始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本本绘本了。
这些绘本,每一本都存着孩子的许多快乐。
那时候,每天晚上临睡前,我总会拿出书和孩子读一篇绘本,和他假扮绘本中的角色,一起深入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地下100层的房子》……每一本都成为孩子认识汉字,了解世界的渠道。
其中他最喜欢的一本是《小猪普莱墩》的故事。
大灰狼怀揣着恶意接近小猪普莱墩,却每每被小猪不经意间破坏掉了大灰狼的诡计。可怜的大灰狼到头来什么也没得到,反而弄得一身都是伤。
孩子每次听到大灰狼阴谋败露,受到教训时,他总是乐得咯咯咯地笑了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让我给他反复讲这本书。
除了绘本以外,孩子的书柜当中数量最多的应该是国际大奖小说这一系列的儿童故事了。这一系列的书买在他刚上小学时,每一本都是经典,故事情节、文字描绘都特别吸引人,算是他的文字启蒙读物。
他兴致勃勃地和我分享《存梦银行》。而我也被书中那离奇的故事,丰富的想象、温暖的细节所感动。
书中所描绘的纯洁美好与善良,让人忍不住读了还想再读。
孩子在看完《波普先生的企鹅》以后,竟然吵吵着也想养一只企鹅,还自言自语说能给家里降温就好了。聆听着他纯真的话语,让我咂舌之余又乐得够呛。
一开始都是我买书,他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逐渐提出了要求。
《米小圈》《怪物猎人》《查理九世》……这些堆在角落的,都是他非常喜爱的书。然而在当时购买时,却遭到了我的极力反对。
我反对的理由很简单,觉得这些书并非经典,与其买这些不如买几本福尔摩斯。
然而终究拗不过他的喜爱,姥姥看他如此喜欢,在一次期末考试后作为奖励给他买了很多本。
今天收拾的过程当中,我拿出他放在角落似乎许久没有摸过的这几本书转头问他:“你最近怎么没有看这些书了?”
他回答:“没意思,看腻了。”
看来,好的这部作品果然是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在时间的淘汰中能够流传下来的,才是真正的经典。
忽然想到去年逆风老师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出版一本书其实不难,但如果无法做到创造一定的社会价值,仅仅只是出书而已,那样的书浪费书号,与废纸无异。
书柜里还有一套《六小龄童品西游》,这套书的作者是六小龄童,它的得来很是特别的。
那次无意中看到了图书馆的一个座谈活动,主讲人竟然是六小龄童。
没有想到小地方也会来这样充满童年回忆的人物,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报名参加了这次讲座,并在现场购了这套书。
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三代都去聆听了他精彩的演讲,最后还上台请他签了一个名。
孩子特别喜欢《西游记》,自然对六小龄童以及他的这套书爱不释手。虽然当时才四年级,却捧着这砖头厚的书,连续啃了两个月。
除了文学类的书籍以外,书柜里还有一些地图手册,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等各方面内容的书。然而遗憾的是,他只对文学类的书更感兴趣,关于其它方面的书缺少引导,显得兴趣缺缺。
孩子书柜里的每一本书都存着他的一段成长记忆,我在边整理时边忍不住感叹:如果换我现在的思维来进行引导,也许方法又会不太一样。
比如,我最为懊悔的是那套英语的绘本,绘本的内容非常不错,但我当时工作很忙,每天晚上下班晚,回家以后还得继续加班。错过了陪伴他的时间,以至于错过了最能引导他有兴趣的时刻。
生活中往往很无奈,没有办法把所有的东西全部一起安排上,我只有做出选择,选那个阶段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抓放。
另外书柜里还有一本关于力学知识的书,这本书虽为科普内容,但文科生的我对它很不友好,我的态度连带影响了孩子,以至于那书成为他书柜里为数不多没有读过的书了。
坐在地上,我把书一本一本地清理出来,再一本一本地收拾整齐,分门别类地放了进去。
感觉他用不上的书,或者过了他年龄阶段的读物,便整齐地堆放在了一角,让他写完作业再来挑选。
终于,他的作业完成了,然而让我意外的是,他在筛选时,居然坐在旁边又看了起来,一边看一边乐着,还忍不住把那些书全部塞给了我,让我给他保存上。
于是,一本又一本的书又重新放回了书柜,那我今天这样的清理下来又有什么用呢?只能当是给我进行一次记忆的整理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