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年初岁尾的时候,看着网上大神的牛晒“一周一本书,一年52本”的战绩,我翻着自己的读书笔记,看看才只有二十四本,而且现在我读的书越来越杂,没有固定的范围和类别。这和以往大不一样。
我的童年全部在撒欢、狂跑中度过。小学的时候,老师反复提倡着读书,但是我们的阅读也仅限于《作文报》,因此,往往“让座”“我的妈妈”“小狗”……,报上有,我有,同学也有,那些经久不衰的故事被我们“临摹”了一遍又一遍。初高中的时候,学业负担的加重,考试的压力,课业的紧密,我们没有时间去看大部头的书,但是老师给我们推荐了《青年文摘》《读者》,一篇篇短文一个课间休息就读完了。最重要的是,它们就像被打开的围栏一样,我们狂冲出去,才知道原来一篇文章可以分几个小标题去写,才知道一件好事不仅仅有让座,更知道了时下里最热门的人物和事件。大学和刚毕业的时候,斗志昂扬的我沉迷于各种励志书籍,每一本铅印出的激励的话,都会点燃我的激情,让我在工作中不断地冲击、冲击、再冲击。朋友说“这些书都是鸡血”,是的,是鸡血,但是二十几岁的年纪,带着迷茫的天真的我们,不打点鸡血哪有去和现实拼搏的勇气呢。
如今,已经而立之年,有了自己把控生活节奏的能力。读书,成为了繁忙工作之余、繁琐家务劳作之后的一项休闲活动。有时,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就着午后的阳光,一读便是一个下午。这份单独的阅读时间,于我而言,是莫大的享受。
朋友常常让我给他们列个书单,但我从来没开过。岁数越大越才知道,读书,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事”。“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阅读的体验是不一样的,人们往往也喜欢能引起自己情感共鸣的作品,因此,读书,是孤单的,你所选择的书是与你的经历、情感和需求最相近的,没有任何人会和你的一模一样。
看着网上有个帖子“2017年,你计划读哪些书?”我笑了,读书,是一个人孤单的旅行。既然是“孤单的旅行”,何必要计划呢?随心所欲,才能遇见最美的风景。
所以,2017年,随意走进书店或图书馆,相中哪本书,就读哪本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