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慈善
说到慈善,其实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一种善良,也是一种善行。
慈善,自然是很受人称赞,人们所给与慈善的赞誉,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缺少,也不会吝啬。足见,慈善是人们所能达成高度共识,共同赞誉的美好品质之一,对慈善的高度共识、高度赞誉,足可见人们对于美好品德情感归属。
之所以,把慈善看作是人类的美好品德之一,是因为,慈善就是善良的一种代称,也是善良的一种体现。说到善良,其实任何时代的人都在探讨,也在体现和实践,因为,善良自始至终是人类的美好品德之一,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什么时代,什么程度,它始终陪伴人类,不离不弃。什么是善良?这个问题,也跟许多问题一样,并不容易下个具体的定义,也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来表示什么是善良。
如果按照民间的话来说什么是善良,那就叫好心,善良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就叫好人,说穿了,好心就是善良,拥有好心、大慈大悲的人就是好人。好心的基础也是善良,好人的基础也是善良,同样,慈善的基础也是善良。
这里就出现这么一种相互有关联的现象,那就是拥有善良的好心的好人,做着善良的慈善,这个问题大家很好弄明白,善良的人所做的善行,就叫慈善,也就是说慈善,只可能由善良的人来做,时到今日,没有听说坏人做慈善事业。
说到善良,人们从没缺少过阐释,说善良就是一种好心、善行·····,当然,每一个问题,当它属于一种整体时,我们一般很难说出它的全貌或者说是全部的内涵,看问题的角度当然是因人而异,也许某些人从一种角度去看待、探索、研究这个问题,另外一些人从另外一种角度,去看待、探索、研究同样一个问题,因为,角度不同,自然导致各自不同的看法,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过,尽管看同样一个问题的角度因人而异,所得出的看法结果不尽相同,但毕竟,都在看待、探索、研究同一个问题。我们在对待同一个问题上产生出来的,不同的看法、探索研究的结果,最好是各取有意之处,也才可能使看待同样一个问题的眼光,认知有所裨益。
也就是说,人类社会,都在探讨善良,每个人都在从不同的角度阐释善良,这当中,自然也会产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我们各取其有意之处,自然也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之上,对善良能够有个更为广泛的看法,这当然要比一管窥豹的看待问题要好得多。
就像前文所言,善良与人类天生相伴,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什么时代、何种程度,善良始终与人类同行。同样,善良与个人也是天生相伴,无论你年龄增长到多少岁,是男人还是女人,它始终与你同行。
今天有人说:“人与人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自然,他们有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也有阐释问题必然所得出的结果,事实之上,到底是不是这么一回事,自然又要另当别论,在此,我们还是先按下不表,到时,我们还是专章来阐释这个问题。
当然,从哲学的角度,人类往往也在,探讨、研究自我。
对于自我的探索、研究,自然各有其道,也各有不同的看法和结果。但,你不得不说,善良也是自我当中的一种,自然也是自我当中不可剥离的构成因素之一,不管是从整个人类社会的角度看待也好,还是从个人的角度看待也罢,都是如此。
构成自我的因素,自然很多,不过,这篇文章主要阐释我对慈善的一丁点看法,因为,慈善的自我构成基础最主要的又是善良,因此,也就只能够在这里囿于善良,说它是构成自我的因素之一。
写到这里,突然之间,又想到一个争论。这个争论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和人之初性本恶,这个争论就和先有母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无论怎样争论、辩论都是各说各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也就是说只可能是一种永无休止争论和辩论,这一类的争论、辩论除了能够增加争论、辩论双方的思维能力、语言逻辑能力······之外,也争论、辩论不出任何结果。
在这篇文章中,主要涉及的就是善良,我们就抛开先有母鸡还是先有蛋,这个论题不谈。还是先谈谈,对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的一丁点看法。如有说得不周之处,还得敬请各位给予指正!
就像前文所言,构成自我的因素很多,在这里,为了阐释我对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这个论题的一丁点看法,先前说到善良是构成自我的因素之一,在这里也不得不说,恶也是构成自我的因素之一。
善良可以和人类社会、个人,如影随形,自然,恶也可以和人类社会、个人如影随形,人类社会也好,还是个人也好,并不可能因为从感情上由衷的喜欢善良,而忽视恶的存在;也不可能,因为由衷的喜欢善良,而把恶抛弃得一干二净。
之所以说人类社会,个人是矛盾的结合体,主要还是看,构成个人自我的因素本身就是矛盾的共同体。我们都知道,生命有它的基因,同样,存在于我们自我当中的道德,同样有一种天生的基因,从大体上而言,这种基因包含真善美,也包括假丑恶,也就是说道德基因就是真善美、假丑恶的共同体。说到底,不管人类如何痛恨假丑恶,但想要从道德基因库中,把它们删除,无论如何都做不到。
need-to-insert-img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把人类道德基因库中的善恶,比作诺言方舟和潘多拉魔盒。在民间一般有这样的说法,人心中有两颗心,一颗叫善心,另一颗称之为恶心,当然从医学或是解剖学的角度来看,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但从道德方面看待,这话不是没有道理。
如果,打开诺亚方舟(善心),这个人自然是好人,天使;如果,打开的是潘多拉魔盒(恶心),这个人就会是坏人,恶魔。
在这里,自然并不需要过多去探讨善恶本身,只是想阐释,既然,善恶天生就存在于我们人类道德之中,对任何一种因素(善恶)并不能够凭借人类的主观,从中随意剥离我们并不喜欢的恶。
客观因素导致我们的道德基因,就是这样构成的,至于,争论人之初性本善和人之初性本恶这样的论题,自然争论不出一个明确的结果,其实,说到底,人之初也好,人之中也好,还是人之末也好,始终都是善恶共存。说到底,善恶可以和人类始终如一的如影随形,自然,也可以和个人始终如一的如影随形。
接下来,肯定有人会提这样的问题,既然,善恶能够始终如一的和人类,个人如影随形,是不是这个社会之中,都是一些道德中性的人?是不是都可能全是好人,或者全都是坏人?在回答这类问题之前,我们还是表述一下社会中关于善恶表现的一些状况,这样才能够顺理成章,回答这一类问题。
其实,人类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各种矛盾构成的共同体,人类自身也是各种矛盾共存,再说到,人类的道德,本身也是矛盾的结合体,这是客观存在,并不会以人的主观而随意改变。
单从善恶而言,人类自然知道,善,能够给人类社会,个人带来极大的好处,正因为善能够带给人类好处,人类从骨子里对善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喜欢,这是人类对善的情感归属;当然,人类也自然知道,恶,能够给人类、个人带来坏处,有些时候甚至会带来灾难——人祸,人类同样从骨子里对恶有一种天然的厌恶,这是人类对恶的情感归属。
既然,喜欢善,厌恶,事实上人类并无法把自己的道德基因库,只变成善独居的天堂;厌恶恶,事实上人类也没有什么办法把它从道德的基因库中,彻底的删除,同时,人类又知道善的好处,也喜欢善,同时,也知道恶的坏处,厌恶恶。那怎么办?人类虽说主观上,无法改变自身的道德基因库,总得弄个办法,既能够保证善发挥好处,也同时满足人类对善的情感归属,又能够制止恶所带来的坏处,也满足自身对恶的情感归属。
那什么办法,才能够达到人类的目的?
自然,人类会用一种措施,来保证自身的道德基因库发挥正能量,一定程度上抑制自身的基因库发挥负能量,人类到底采用了什么措施来达到这样的目的。到今天为止,人类采用道德建设、法制建设的措施,来保证自身基因库发挥正能量,抑制发挥负能量。
道德建设的目的,就是惩恶扬善,怎样才能够做到这种道德建设,自然,无一例外的要从文化入手。文化,当然是一个大概念,具体来说,就是进行一种礼俗建设,建设这种礼俗的目的,就是要保证人类自身的道德基因库发挥正能量,抑制发挥负能量,礼俗建设的核心,其实也就是文化建设的核心,事关这两方面的核心是什么是什么?自然,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本身的内涵,就是真善美,也就是说,人文精神的本质就是真善美的共同体。事实证明,在一定程度上,道德建设,也就是说礼俗建设的措施,相对来说,显得有点疲软,如何更有效的既能够做到惩恶扬善,又能够保障道德建设能够有效发挥作用,于是,人类又在道德建设的基础上进行法制建设。
法制建设的的目的也和道德建设的目的一样,就是惩恶扬善,不过,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所不同之处在于,它既要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也要达到保障道德建设的作用。这是目前为止,我们人类社会对自身道德基因库所采取的有效措施,至于,将来的人类还会继续采用什么措施,来对我们的道德基因库采取措施,那就交由将来的人类来做。
再说,是不是有了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这两个措施,就能有效对待人类自身的基因库?这当然不能说完全够了,只不过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只是一种“硬件设施”,那还得有“软件设施”不是,只有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共同发挥作用,才可能有效的对待对待人类自身的道德基因库。
这种“软件设施”到底又是什么?
对了,这种软件设施,就是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培养有用的人,这种有用的人,在这里我们暂且把技能放到一边不谈,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有用的人就是指,在接受教育之后,能够具备良好人文精神的人。前文,我们已经表述过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本质,再说得具体些,就是具备真善美的人才称之为有用的人,从这点而言,教育的本质,正是人类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所要达到的目的。
除却培养人的技能这个因素,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人类的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服务,也就是为这个社会的共同需求服务。任何教育,始终会把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在这种基础之上,才可能发挥培养受教育者的技能的功效。
说到这里,人类就用了“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相结合的方式,来对自身的道德基因库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教育,受教育者,自然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要符合人类或是这个社会的共同需求,如果,一旦违背人类或是整个社会的共同需求,自然会受到社会共同道德和法律的惩罚,相反,则会受到保护和赞扬。
就是,基于这种“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共同作用,善良才可能成为这个人类社会的主流,恶,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抑制。
既然,说到善良是人类社会的主流,自然,也就可以顺其自然的说说慈善。
同样,善良是这个社会的主流,自然,慈善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哎!没毛病吧!你,善良确实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但没听说过慈善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你以为,慈善是每个人都能做得来的事情吗?别说一般的人做不了慈善,就连一些有能力做慈善的人,也不肯做慈善,这不在这个社会中也是一种现实?·······,也不看看你长了多少双眼睛,闭眼说瞎话!”
得咧!你说的确实是一种事实,也是一种道理,虽说,我不同意你对慈善的看法和说法,但我还是誓死维护你说话的权利?好吧!你也表达了你的看法,也说出了你的说法,现在,也该轮到我,说说我对慈善的看法和说法了,这样我们才可能两厢对等,至于,同不同意我对慈善的看法和说法,那就由不得我了。
还是言归正传。
说到慈善,一般我们仅仅认为,要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才可能做慈善,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就算你有一万颗善良的心,想要做慈善,那是不可能的。其实,这是对慈善的认知不足而造成的看法,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才可能做慈善,这当然不假。不过,为别人无偿提供经济帮助,这只是慈善的一种形式,也就是说,只是慈善当中的形式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可做的慈善非常多,也就是说做慈善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光是有大能力的人,就算一般人没有多大能力,同样可以做慈善。同样,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自觉不自觉,或多或少都在做慈善。
“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挺新鲜,赶紧继续说。”
这不正在说嘛!别急,还是让我慢慢道来。
农民种植粮食,这也是一种慈善,我们都听说过“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正因为,有农民种植粮食,尽管,我们还是要通过购买的方式得到所需的粮食,如果,没有农民种植粮食,即使有再多的钱,当然也解决不了肚子问题。正因为,有农民种植粮食,才为我们解决了肚子问题,也就是生存最基础的物质保障。
有了,纺织工人的劳作,也才可能为我们提供制作衣服所需的布料,当然,这还得出一定的钱才能够得到,没有纺织工人,就算有足够的钱,这衣服,当然也不可能凭空而降。
有了思想家,科学家······的辛勤思考,研究,也才可能使我们的脑袋明智,也才可能对我们的智慧提供帮助。
有了教师的辛勤干工作,我们才会从一个大字不识的小孩,成长为具备一定知识能力的人,也才可能服务于我们自身所生活的这个社会。
······。
这样的例子,恰恰是我们现实社会中,活生生的生活,也是活生生的慈善。当然,首先得承认的是,在保证自我生活的前提下,我们才可能做各自的慈善,这同样毋庸置疑。
还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在自觉不自觉做一些慈善。
在公交车上,给老人,小孩、孕妇······让座,在公共场合,遵守公共秩序,遵守法律,遵守道德,尊重别人,尊重劳动·······,都是一种慈善,只不过,相比于正规的慈善,也就是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做慈善这一类的形式,不太引人注意,也就是这些慈善,因为太过普通,太过平凡,没有被我们自身视作慈善。
然而,它们就是慈善的形式,慈善,就是用自己的善良,为别人提供帮助,这就是善行。慈善,内在的是善良,也是我们人类社会共同的需求,同时又是一种善行,也是我们人类社会的共同需求。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用自己的善良为别人提供帮助,方便·····,不管这种帮助、方便······是大是小,都是一种慈善。
说到这里,前文之中提到的一个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回答出来了。
什么问题,就是这个社会中并不存在一种中性道德的人,善良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同样,慈善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
因为,善良就体现在我们的慈善中,慈善用善行诠释了,善良的本质和内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