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和大家分享本书中个人领域的前三个习惯。
习惯一:积极主动。
任何时候,你都有选择的自由。
听着像鸡汤,却是所有习惯的基础。
作者结合弗兰克尔在奥地利集中营修行头脑、心灵最终找到“人类终极自由”,寻回自尊的例子,剖析“基因决定论”、“心理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三种时下流行的“刺激--回应”理论,提出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人类依然有选择的自由,即“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独立意志”这四种天赋。
就我个人而言,大学曾热衷于分析自己的性格,并相信自己天生就是如此。一旦碰到一些非自己擅长的思维模式,便以“我性格就是这样”来拒绝改变,直到后来读到一本《终身成长》,才意识到这种想法多么可笑。
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只要愿意,我们可以通过积极主动解决问题,而非坐等安排。
习惯二:以终为始。
和内在力量相比,身外之物显得微不足道。
想象你自己的葬礼上,会希望人们如何评价你?
如果生命只剩最后几个月,你最想做什么?
大部分人都有一份糊口工作,却鲜有人有清晰的人生目标。习惯二告诉我们,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认清方向。
深以为然。日常琐事繁多,尤其到了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我们扮演了越来越多的角色,每天忙忙碌碌却依然找不到自己想要什么。如果无法明确目标,很容易就让影响圈外的人或事控制了自己,其生活轨迹屈从于家庭、同事、朋友或环境的压力。
以终为始告诉我们可以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本,找到日常生活赖以决策的原则基础。
习惯三:要事第一。
重要之事决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牵绊。
关注时间的伙伴对于这些时间管理方法一定不陌生:用便条与备忘录记录、用行事历与日程表安排或者依据轻重缓急设定短、中、长期目标,再逐日订立计划,争取最高效率。
而作者认为,该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个人精力,与其着重于时间与事务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上。
很多人将时间效率低下的原因归集于缺乏自制力,很多时候往往是“确立目标”的功夫不到家,作者不主张将日程排得满满当当,而建议简单四步来规划一周。
确立角色(妈妈、员工等)→选择目标(每个角色最想做的一两件事)→安排进度(具体实施时间)→每日调整(保持灵活性)。
牢记将人际关系和结果放在第一位,将时间放在第二位。
本书的前三个习惯,聊得是个人领域如何成功,即积极主动聚焦影响圈,以终为始确立目标和培养要事第一的思维,下一篇再聊聊公众领域取得成功的核心原则。
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价值。
两种直接掌控人生的途径:一是做出承诺,并信守诺言;二是确立目标,并付诸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