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乡下老家,做家乡土特产,一年一度的粘米粑粑,在我的老家,每年的年底,家家户户都会做一种粘米粑粑的土特产,当然,现在,经济日益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平常的日子里,有空之余,也会动手做粑耙食用,不必等到过年之时了。
其实,做起来,工艺流程还是比较繁琐,有的人家做得太硬,粘牙,易裂,没韧性,做得优与劣全靠米质,碱水,与米桨凝固时的把控。
大米选用“78130”这个品种,这种米质,若是用来煮饭则如同糙米一般,口感极差,但是,选用做粑粑却是首选,后来,也演变成了必选做粘米粑粑的原料了。
先将早稻的稻草或干茶子壳烧成灰,将灰用纱布包好,放入大锅里熬成碱水汤。待碱水汤冷却之后,装入桶里,再把洗干净的粘米(粘米的多少视多少人而定,一斗米还是两斗米)倒入碱水桶里,浸泡一晚上。
第二天凌晨五点左右,将浸泡的粘米磨成米桨,现在,家家户户都配置了电磨(以前,都是采用手推石磨,比较费力,费时也长)比较方便省时。
将磨成的米桨放入食盐之后,倒入大锅里,然后,不停地搅拌,搅拌,随着米桨的渐渐凝固,柴也不能放太多,此时,只需要小火即可,并且不断倒入一些食用油在锅底,以防烧焦成锅巴。
凝固之后,还需要不停地在大锅内不停推动,使其熟透一些,当用手指捏一下凝固的粑粑团,以不粘手为宜,如果不粘手,则可以起锅,进入下一个程序,做成扁条状与包馅的水饺状了。
把煮熟成团状的粑粑团,分割成大团,然后在大案板上不停地揉搓,期间,需要在案板上涂上食用油,防止粘在案板上。揉搓均匀无裂缝并呈现出油面,再分成小一个个小团,搓成条状,用手指压扁,再用左手手指贴在压扁的粑粑上,右手压住,从头往后均匀用力压出手指沟痕。一条一条,条状粑粑就做成了。
包馅饺子状粑粑,把揉成小团的粑粑,用手压模板压成薄圆片状,把炒好的萝卜丝,酸菜茄子肉馅等放在粑粑圆片中,然后两边对折,把边压实就可以了,比包饺子简单。
最后一步,把做好的条状粑粑与饺子状粑粑摆放在竹垫子上,置入煮沸水的大锅内,蒸熟即可。
虽然,现在,也有些人,平时也会做一些当成商品售买,但是,味道,韧性与嚼劲远不如自己做的这般好。
每年,一家人在一起做粘米粑粑,其实,并不是渴求能吃多少,更多的是感受这份年味与团圆的氛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