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情随笔
无边的思绪||虚幻的镜子

无边的思绪||虚幻的镜子

作者: 书山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18-11-16 19:36 被阅读20次

    文/书山花开

    无边的思绪2018-11-08

    寻找本源

    (005)六点前的天地尚是灰蒙蒙的。非常安静,少有的几辆车,疾驰而过。路灯的光似乎也很微弱,照在地面,目力尚无能力看清它的真面目。城市是一架机器,这个时候是半停半工作状态。有些器官像衰竭一般,弱而无力。对于早行者而言,喜欢这样的城市。因为这个时候,安静是建立在死寂的基础上的,有了死寂,才能够给人安宁和安静。等一切复活过来,这架机器隆隆作响,开始完全作业时,喧嚣就是它的代名,嘈杂是它存在的姿态。亮堂堂的,看上去很光明,足以普照一切,其实给人的心灵是一股幽暗的感受,是心灵遭遇创伤的前奏或者开始。那个时候满是人,就是找不到自己。

    (006)今天一天听了六节语文课,听得眼睛发直,头皮发麻。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因为这次听课是突然袭击式的,被听课者事先并不知道,也没有准备,所以是最家常也是最普通的课,这对听课的老师来说,无疑是最有收获的,因为从中可以看到自己,像一面镜子那样,照出属于自己的真实的一面来。第一,对教材的熟悉程度,这是最为考验的。手里离不开书本,或者顺着ppt的顺序无重点无要点行进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对课文不熟悉,因此只能受困于ppt,站在讲台,点着鼠标,一步也动不了,一步也离不开。第二,对语言形式的重视,最能看出对语文学科的理解程度。从头到尾,都围着文本的内容转,讲里面说了什么,从中得到怎样的道德启示的,肯定对语文学科的特点没有把握,一切滑过语言而走向思想教育和人生启示的,是学科本原的偏离。如果一次朗读也没有,一次语言形式的揣摩也没有,很难说这是语文课。第三,课型的把握和作业本的使用情况,最能体现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和认同感。《我为什么活着》是一节自读课,有意思的是,上这节课的三个老师都把它上成了教读课。教师上得很辛苦,要将看似简单其实很有深蕴的论说性文章讲清楚并不容易,事实上却无此必要。作业本里有三个学习任务“积累语言,交流疑问”“理解内容,交流思想”“连线作者,思考探究”,依靠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作一定的组织和指导,就能实现自读课文的教学目的。难的句子理解不了,不理解也没有损失,好句子积累下来就足够了。有疑问,互相探讨,不但可以营造气氛,而且确保学生主体性的落实,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无为而治”,岂不是省心省力?第四,作业的质和量,是好成绩的保证之一。作业本身是课堂的组成部分,也是巩固课堂效果的阵地。六个老师其中一个,据说是教学生考试成绩最好的老师,她将作业本、日记本和作文本都交了上来,可以看出每一项落到了实处,日记写了很多篇,作文写得不少而且每次有批改,有评点,较之一般单是交上来一本作业本还不是自己改的且只做了极少的几篇,其量与质的差异之大,不啻云泥。什么也不做,单是口头上说说,课堂上讲讲,学生会得到确实的进步和成长,那简直是天方夜谭。第五,集体备课和资源共享,是节省力量和提高效率的关键。每一堂课全部自己备课的,必然是很累的,有一定规模的学校,集体备课可实现协同作战,做到共享共赢。这一点,对以前一直生活在乡下小学校的我而言,是经历过很多,才逐渐体会到的。集体备课若是形式主义,自然害人害己。集体备课如果能够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并且做有益的探讨和切实的改进,必然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三个同上一篇课文的老师,有的课件做得很好,有的课文解读很深入,若集合各人优点,克服诸如年老者不能做课件的弱点,则每个人的课会高于平均数,且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发挥出更多的优势来。(2018111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边的思绪||虚幻的镜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uhv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