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7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原文解读:
孔子说:给我增加几年的寿命,让我在五十岁的时候去学习《易经》,就可以没有大过错了。
个人感悟:
大凡热爱学习的人无论到了哪个年纪,都不会嫌晚。这里要提到一位劝学的大师。
春秋时期的顶级乐师-师旷,关于学习,他有一句经典名句,“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这句话源自于一段对话。说的是,当晋国的国君晋平公对乐师师旷说:“我很想学习,但今年已经70岁了,怕是迟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呢?”
晋平公白了他一眼,不满地说:“哪有臣子戏弄他的国君的?” 师旷眼睛看不见,说:“盲臣哪里敢戏弄国君!我是听说,少年时喜欢学习,效果如同早晨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效果好像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效果好像蜡烛发出的亮光。在烛光中行走与在昏暗中摸索,哪一个好呢?”
晋平公点头道:“说得好!” 这话用现在的白话来说就是“活到老,学到老。”
我以前喜欢拿这句话作为培训时的“座右铭”来鼓励学员,其实个人也很喜欢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但是白话如何翻译起来,真的都比不上古文里的那种韵味。
这里道出了一个观点,就是学习与年纪无关,重要的是态度。
做人也同样如此啊,我老是会叹息自己的年龄,感觉拼不过那些比我年轻还好学的人,但是这些都不应该成为阻碍我继续成长的绊脚石。
生活如果是一马平川,或许就过得没有什么意思了,那些太早成名的故事我们见得太多,结局大多撑不到一部大片的下半场。
上周和一位导师交流过,他鼓励我们这波中年人要有信心地写下去,因为我们有着其他年轻人所没有过的阅历和经历,这都是宝贵的财富,谁也拿不走。
我们不要信所谓的“大神”,要信自己,坚信只有自己才是最好的,你的文字才会有力量,才会感染更多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