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教育,目的在竞技,在文凭,在就业,随着高校的规模的高速扩张,文凭生产速度远远大于就业岗位的增加速度,尤其是那些被万众瞩目的优质岗位极其稀缺,比如高校、研究院所、公务员、国企央企外企等,每年所能提供的岗位非常有限;
让孩子从小学入学甚至刚出生就开始舍弃一切参与未来岗位竞争,实在不是一个好的选项,因为这个竞争过程中,家长和孩子都会付出很多成本,钱财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把时间都拿去刷题就没有时间和机会成长其他能力和素质。
如果在这过程中再附带奉送心灵扭曲人格缺陷(这太正常了,被迫参与一场淘汰赛,胜出者只是少数,被淘汰的大多数都会被迫承认自己无能和失败,一生都将与这种挫败感为伍,能不能走出挫败的阴影是整个人生成败的关键);那就真的是得不偿失。
况且学校和社会是两个系统,它们的运行规则和攻略也完全不同,刷题速度,考试分数,这些学校的必杀技在社会上并不必然能换来维持生活的面包,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社会通行的安身立命之本;学校的分数至上和社会的能力至上是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
学校崇尚的是标准答案,然而社会却没有标淮答案,一切皆有可能,学校要求对标准答案的精准把握;而社会却需要不拘一格的开放型思维;不必去羡慕那些天生学霸的孩子,他们刷题速度更快,你家孩子也许解决问题能力更强;社会本来就是一个各种人才并存的大系统,寻找并发现孩子最具优势的能力并加以强化才是真正的前途。
也许学霸毕业后去996打工,而学渣却在当老板,这就是社会,一切皆有可能。把分数高低当成判断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是不明智的。
如果家长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有没有自我管理,质疑,创新,发现及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等等能力上;就不会过于在意孩子的刷题速度,考试成绩;更不会觉得刷题和考试就是一切;毕竟社会认为能力才是硬道理。
如果家长转不过这个弯子,说什么都希望孩子在这场竞技中胜出,那就必须为孩子做好后援,这后援不是指为孩子陪读做饭,更不是施加压力挑剔苛责,逼着孩子去拼命;别人都会做的事不可能在竞争中多加一分,想想什么是别人做不到的,想想如何真正为孩子加油而不是泄气?想想如何能让孩子拥有自己的学习节奏,而不是被教师和家长拖着走?想想如何让孩子自己生出奋勇争先的心,而不是家长站在旁边着急上火?
这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加分项,也是很多家长根本无法做到的,哪位家长做到了,你的孩子就比别人有了绝对的优势,
孩子与孩子之间的较量早已演化成家长与家长之间的较量,不仅是家长之间权与钱的较量,更是家长之间心与心的较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