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勤能补拙,熟能生巧。这方面,我有一个成功的经验,也有很多失败的经验。
打小在江边长大,我们对水有种天然的亲切感。在河里,除了捞鱼摸虾外,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是洗澡。我家离河边不过两三百米,小学就在家对面,紧挨着河,河两边有很多农田,河岸上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个水泵房,一层楼的高度,上面一块十几平米的楼板,夏天一到,楼板晒得滚烫,一放学,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到河里洗澡,时间长了身子冷,就爬到泵房顶上烤太阳,前胸后背都热乎,那叫一个舒服,烤一阵子太阳,我们又到水里去,冷了又返回躺着,如此反复。我们那边很少说游泳一词,一般都说洗澡,到水里玩玩水、洗洗身子叫洗澡,到水里游水也叫洗澡,我们小孩子,当然不会游泳,就是玩水嬉戏。有一阵子,眼见有人像鱼一样在水里游来游去,我们不再满足于玩水,也想像别人那样游泳。问题是,没有老师,我们压根不知道怎么游。有人出了个注意,就用狗刨式。扑到了水里,身子立刻往下沉,也不知道咋办,胡乱刨水,并没有什么用,身体就是不由自主,为了学会这个动作,没少喝水。有一天,一个小伙伴开窍了,他居然可以浮在水面游个三四米,这是突破性的一刻,他可以学会,意味着其他人也可以学会,他可以游三四米,意味着像那些大人一样、像那些鸭子一样游到河对面也是可以的。就这样,没过多久,我们都学会洗澡,游到河对岸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以此为基础,我先后解锁很多技能,仰泳、自由泳、潜水等技能,也学会只用一只手或者一只脚游上十几米,动水中最远游过两三公里,静水中最远游过一两公里。
英语是我学习失败的一个项目。学生时代,就是正常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安排怎么学就怎么学,安排学什么就学什么,自己会主动看一些书,听一些音频,不过,数量很少,强度很低,收效甚微。走出学校的这些年,学习英语的心是没有变过,但是,也没有加强过,由于工作和生活中用不上,全凭着一时的兴致,兴趣高涨的时候,坚持学几个月,兴趣低落的时候,几个月不会看一眼,时断时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从来没有什么计划,完全是随心所欲、放任自流的状态,时至今日,我能认出过万的单词,能够听懂一些简单的会话,百尺竿头想更进一步看起来是不可能,就是这样原地踏步,感觉离捅破那层窗户纸应该不太远,可是,就是做不到,我也想像一个初中生那样较为熟练地运用母语,我也认为不应该有那么难,毕竟,中文那么难,我们都熟练掌握,没有道理掌握不了英语,现实很残酷,我在英语学习上是失败的,原地打转很多年。
汽车驾驶也是我学习失败的一个项目。在驾校速成练习拿到执照后,我基本上没有再动过车子,因此,我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个不会开车的老司机。
回顾这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成功或失败案例,确实是有些值得反思、总结的地方。
如果当初开放心态,克服畏难情绪,我可以在那门功课上取得好成绩。
如果一直坚持练习开车,应该可以熟练操作。
如果当初有更好的练习方法,我把足球踢得更好,把学习搞得更好。
军队里,如果要深入敌后完成某个任务,通常会模仿任务场所建造相同的设施进行模拟训练,直到演练成熟,再择机行事。老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表演者在台上精湛的表演背后是台下一遍一遍的练习。记者问科比:“你为什么如此成功”,科比反问道:“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这句话,隐含的不仅仅勤奋,还有长期不懈的练习,传说科比采用所谓的6-6-6训练法,总体来说就是每周训练6天,每天训练6个小时,每次6个阶段的“魔鬼训练”,正是通过这样的练习,科比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弥补自己的短板,在长达20年的职业生涯里保持了很高的竞技水平。
做一件事,不管是目的驱动还是兴趣驱动,学习高手的练习方法,保持住练习节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步一步来,总会变成一个熟练者。蔡志忠说,阶梯式的进步才是成长,原地跳跃不会成长,相比自己,如果长处变得更强,短处得到提升,相比他人,如果形成赶超之势,就不会是原地踏步的重复。
我们在池塘边钓鱼,我冲一个朋友说,钓不到鱼,我们去洗澡吧,他说我是“旱鸭子”,我说,我可以教你,他说我不敢,被水呛怕了,我说下来吧,我教你,他说算了,你玩吧。
下面这张图是查尔斯王子在练习演讲,看到它,我总会冒出一个念头——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做得很好,和我们一样,他们也是需要反复练习。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4571/d9b4f05b3223c0a3.jpg)
归根结底,如果你停止练习,很可能是驱动力不足或方法不当,所以持续改进,坚持练习!归根结底,如果你做得不好,很可能是练习不够或练习方法不当,所以,做一个练习者吧,坚持练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