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识字写字的重要性
于老师曾在书中提到了他的导师张庆生先生说的一句话:识、写、读、背、说、作、习是小学语文的七大教学目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写字、读书、作文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毕业生能把字写好,书读好,文章写通,并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就可以向家长、中学老师、社会作交代了。以上四个方面落实了,其他方面会有的,人文性也跑不了。
1926年,《人民教育》发表了郭沫若关于写字的题词: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成为书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
知道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了解了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这次课例我主要通过三点看课堂上于老师是怎样落实识字写字教学的。
二、 于老师的教学思想
“以学生为本”是于永正一以贯之的教学特色。于老师认为,学生的身心尚处于发展过程中,并且其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不可低估;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有着跟成人不同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于老师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为学生提高充分的发展空间,追求与学生学习规律的一致性,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还学生以主动学习的地位,并重视学习过程中体验和自由个性的实现,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学习、能动发展的过程。
那么在这节课上,于老师是怎样在识字教学中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呢。
1、 一切出发点都是基于学情
《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都提出了识字教学的目标。“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形体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等,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良好的习惯,培植热爱汉字的感情等方面都提出了目标要求。
很多时候,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得枯燥乏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老师的教学没有基于学情。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但学生的学习起点并不是零,所以识字教学我们必须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会的坚决不教,不会的想法教会。
在本节课上,于老师先让学生读课文,目的在于了解预习情况和学生的基本学情。之后在指名认读的过程中进行正音,于老师纠正了“呀”的读音,并领读,保证了学生会读,还告诉学生“纳闷”的“闷”当儿化。从这个正音过程可以看出于老师很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错误,因为那些错误正是我们课堂上要教会孩子们的。从第一遍的指名读课文便能看出来,学生在认读生字上没有太大问题,所以于老师没有再像《狐狸和乌鸦》那课一样,再用多媒体集中出示生字,认生字。识字教学的处理方式因课文而异,因学情而异。
在理解“狐假虎威”中的“假”字一词时,学生理解的“假”是真假的“假”,显然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储备来理解是有误的,于老师在备课时肯定意识到这是理解的一个难点。课堂上于老师不引导,先让学生借助知识储备猜意思,学生猜错了,于是更有了求知的欲望,然后在老师一步步的引导中去或得正确的概念。一般情况下,我们引导学生说出“假”是借的意思,这个问题就结束了,但于老师在学生猜出“假”的意思后,又让学生查字典证实,课堂教学再向前走一步,这也是一个老师的教学智慧。这样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对字在文本中的理解更深刻了。这样学到的知识学生还能忘记吗?
2.一切归宿都以学生的发展、提升为目标
低年级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素养的核心点。我们常说,每节课我们都要问问自己,学生在我的这节课上,得到了哪些提升,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快速提升。我们看看于老师在课堂上是如何引领学生进步,帮助学生提升的。
我们来看一个教学环节——
生:(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
师:咱们班张明是干什么的,知道吗?
生:张明同学是我们班的图书管理员,是管理图书的。
师:你们的家长干什么工作?
(生纷纷举手说,其中有一生说他妈妈当会计。)
师:你妈妈当会计是管理什么的,知道吗?说说试试。
生:我妈妈在杂品公司当会计,她是管理——
师:有知道的吗?——我告诉大家,是管理财务的。(板书:财务)
又有一生说他爸爸是交通警察。
师:交警是干什么的,知道吗?
生:管理交通的。
师:能不能根据你家长的工作,用上“管理”说一句话?
生:我爸爸是交通警察,他是管理交通的。
师:好,“管理”这个词用上了。——谁接着说?
生:我爸爸在路灯管理所工作,他是管理路灯的。
师:这项工作很重要,以后路灯不亮就找你爸爸。(笑声)
生:我爸爸在监狱工作,他是管理犯人的。(笑声)
师:告诉你爸爸,要时刻提高警惕,别让犯人跑了。(笑声)
于老师在课堂上常用的识字方法有:随文识字,迁移识字,情境识字,表演识字,借图识字等等。这些识字方法很常见,但于老师是适时巧妙地且扎扎实实落实到了课堂上,学生能力的提升是看得见的。
在于老师课例的启发下,我在教学《好的故事》这一课的生字时是这样做的。这篇课文里有很多难懂的词,因为鲁迅所处的年代正是由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的时期,文章里有许多语言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所以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我采用了和今义对比的方式来学习,多媒体出示对应词语(石油―煤油、鞭爆―鞭炮、膝髁―膝盖、蒙眬―蒙胧、伽蓝―寺庙、皱蹙―皱缩、虹霓―彩虹)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
还有几个难理解的词,我采用了“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的方法。例:“……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引导学生理解句中“澄碧”一词的意思,可以让学生联系它前面的“倒影”和后面的“小河”来理解,学生明白了河水很清澈才有了倒影,便理解了澄碧一词的意思。
还借助了相关资料理解词语意思。在学生理解云锦时,我出示资料和图片让学生明白,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让高年级孩子知道,不懂的词语可以查阅资料来理解。
识字教学以文本为依托,借助识字,学习识字方法,让学生的能力不断提升。
3.一切的过程与方法都是围绕学生的兴趣点
汉字具有抽象性和形象性、哲理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重要特征。识记汉字可以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识记过程应是十分有趣而巧妙、充满智慧和充满快乐的事情。
于老师的识字教学趣味十足。在理解“骨碌”一词时,于老师让学生做动作,学生都非常有兴趣地转眼珠,然后于老师又找了一位做得好的同学上台表演,老师读,学生演,学习兴趣浓,同时又记忆深刻。语言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语言,除了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嗅一嗅,还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识字是写字、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如果只单纯地进行生字教学,往往是很难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识字的教学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丰富学生对汉字的积累,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进而使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提高识字效率,促进学生语言发展,提高阅读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