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漫谈记丨论中国(亨利·基辛格著)

漫谈记丨论中国(亨利·基辛格著)

作者: 一只喵喵喵喵叫的小蜗 | 来源:发表于2020-04-11 12:10 被阅读0次
这本书是早些年艳琴给我的一本书,因为当时不喜欢看厚重的“大书”,也就搁置了好几年。家里蹲这段时间才终于拿出来翻阅。

本书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亨利·A·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亨利·基辛格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是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也就是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前国务卿和著名的外交官。他还是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老爷子生于1923年,至今已经97岁高龄啦!他主要活跃在1969年-1977年的外交场上,在中美建交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这本书名为《论中国》(On China),光看名字就是非常“宏大”的主题。它极大着墨于中美外交关系,并以此为主要脉络向其他方面延伸,对中国从古至今在中国外交上或作出卓越贡献或发挥了重大影响的领导者、中国外交策略的演变、中国与其他各国的关键外交事件及中国国内的历史性事件(如改革开放)也都做了不少回顾。

基辛格以中国的“黄帝”传说开篇,短短的前三章一直从中华始祖写到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的分崩离析,引经据典,读起来荡气回肠,每个章节又不失重点,有非常明了的结论。所以一开始我只把它当史书看。不得不说,老爷子写这本书是下了不少功夫的,他附在此书后面的注释和文献(中文和英文)就占了将近100页。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对他的一些观点感到非常惊讶。

在第一章节,基辛格援引了罗贯中的著作《三国演义》的开篇一句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来形容内政和外交场上的风云变化。这句话用来总结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变迁可谓铁的定律。分分合合不是什么值得争论的点,基辛格认为,真正无数次创造中国奇迹的是这种定律中的“连续性”——“中华文化的精髓历经战祸考验,终得延续。” 这个观点,在本书后半部分讲到新中国的一系列外交事件上也得到呼应和证实。当看到这本书的后半部分,才更加了解基辛格前三章对中国几千年历史这么精心的布局是为何故。

在这几个章节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基辛格对中国统治阶级自古便存在的、刻在骨子里的高傲。不论是郑和下西洋只为炫耀国威,还是历朝历代对外夷一贯采取“抚夷”政策,都无不体现了中国对外上始终自居“天朝上国”的王者姿态。即便明清时期有外国使者来中国尝试说服皇帝允许两国通商,在中国的皇帝看来,这不是普通的经济交换,而是“朝贡”,来表示“他国成人中国的至尊地位”。即便到大清帝国即将崩盘,摇摇欲坠之际,不少中国统治阶级的官员依然未能摆脱这种高傲的态度。在我看来,十分像鲁迅口中的“阿Q精神”——挨了打那也是“世道变了”,“儿子打老子”了。

基辛格认为,中国近现代的外交思路早在几千年前就有迹可循。他的“围棋外交说”也让我深深着迷。基辛格认为,《孙子兵法》完美地诠释了古代中国的外交观(在古代这更像是“战争观”)。他认为,“围棋,含有战略包围的意思……对弈开始棋盘上空无一子……两位棋手应该占据有利地形,同时摄法包围吃掉对方的子……对弈双方实力对比各有消长……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结束,棋盘上双方的底盘犬牙交错,一方常常仅占有微弱的优势……从棋盘上不总能看出哪一方是赢家。 他还拿代表西方战争观的国际象棋做了对比:“国际象棋的目标是全胜,目的是把对方将死,即把对方的王或后逼入绝境,令其走投无路……唯一的另一种可能是双方握手言和,即双方均无希望取胜。”

这个总结无数次被后面中国对内的战争和对外的外交所证实。中国擅长“持久战”,而且几乎总会“留有余地”。而且在围棋棋盘上也很明显可以看出,“围棋”在于包围,而国际象棋更强调“对立”。不管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设计的绝妙的革命路线“农村包围城市”,还是新中国破除美苏包围中国的台湾问题、越南问题和朝鲜问题,几乎处处都能看到古代中国智慧的围棋外交观的影子。越读到后面,越深感中国军事文化和智慧一脉相承几千年的奇迹,在一次次挑战中得到巩固、证实和淬炼。中国太牛逼了。

书中夹杂了大量的基辛格个人的观点和观察,读起来并不像史书一样枯燥。我最喜欢他对各个标杆性人物的多面解读。从历史教科书上看,我们会觉得李鸿章是慈禧太后的走狗,只会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的帝国主义帮凶。但读了这本书(尽管只有若干小节对李鸿章做了特写)之后,我看到了李鸿章在中国最屈辱的时代身兼重任与外国人谈判的时候的卑微:

在对马关条约进行谈判的时候,“多亏一个日本刺客的子弹,中国才免于更加屈辱的结果。在谈判地点,子弹擦着李鸿章的面颊而过。日本政府出于羞愧,放弃了几条更加苛刻的要求。李鸿章躺在医院病床上继续谈判,表明他不因屈辱而低头。”

我们在高中时代只记住了李鸿章这个人充满争议,因为是他和他背后的清朝政府让中国一步步沦落到没有主权的奴隶地位。但我们也不知道,李鸿章在临终时呈送了最后一份奏折,上面这样写道:

毋庸赘言,中国若能在一场战争中凯旋,我会欣喜若狂。臣风烛残年之日,倘若能看到蛮夷国家最终被降服,恭顺圣上,将不胜欣喜。然而不幸的是,我不能不承认一个可悲的事实:中国无力打胜一场战争。我们的军队根本没有这个能力。事关大清的完整与否,有谁会愚蠢到投鼠而不忌器呢?

他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官,只是生错了年代,不幸成为了历史的牺牲者和罪臣。

这本书有五百多页,我在这篇文章只摘取了其中非常小(但我十分喜欢)的一点点内容出来分享和分析。整本书看下来其实费了许多时间,大概花了十二天,每天1-2小时。刚刚放下图书后,整个人有点空荡荡的感觉。这本书的格局很大,但对于我这种对外交知之甚少的人可以勉强读懂。翻译真的非常自然!我一度忘记了这本书出自一名美国外交官。

这本书有空很值得反复阅读,尤其适合搭配央视出品的历史纪录片进行更深的理解。基辛格博士的叙述已经最大程度保持客观(当然,也有可能是引入国内的时候编辑和翻译的功劳),他并不一味斥责中国在外交场上谋略多端,也绝不讨好似的对中国不可思议的巨变盲目夸赞。唯一不足的是内容有点多,感觉有时候看的人眼乏;对于不了解历史和国际政治的人而言,有些小一点的细节会有点难以理解。但作为课外阅读物,这无疑是一本好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谈记丨论中国(亨利·基辛格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urv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