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最近听闻了很多作家的感言,他们都是些为写作而生的人,并且放言要为写作而死。因为我想讲得道理并不局限于某个区域,或者某些人,于是也不方便透露这些话是从一个简书的软件中“谈写作“话题里取的,所以究竟是谁说的,我不是很清楚。
如果它勉强可以作为一个观点,那么我不太赞成这个观点,也很是不喜欢。
对于这个话题我也做过一些思考。但发现”为……而生“不仅仅是个排比句地前兆,更是个谎言地开始。在这里要解释的是,相比起性恶论,我则更愿意相信人性的美丽。所以谎言可能并不是出于恶意,它只是陷进了句式和思维的圈套,则谎于妥协,谎于谎话本身。有时候我们在向这些东西低头,虽然我也说不上有什么不好。
但我想说的是,如果当时我遇到了美好的爱情,如果可以看到那位心仪的姑娘在向我微笑,在向我挥手,在路过的时候客气地点了点头……狗才选择去写小说。这时我马上联想起了《大话西游》里那个最后的场景,所以事实是,我们都错过了最美的东西,只能在价值观上寻找慰籍。
我希望写作者是在为价值观而写作,这起码比起名利和虚荣来,显得颇有些尊严,也颇无奈。对于作品来讲,这大概也是一件好事吧。
后来我觉得,我其实应该去认真写一本小说;又觉得,其实更应该思考问题;觉得该考究历史;该拍电影;该探险;该揭秘……在活着的时间里,我有好多好多的奢望。后来我觉得,欲望是满足不了的;我觉得如果那是个合适的时间,那个姑娘和我能一起散散步,其实只要平平静静活着,就挺好的。
但是那个合适的时间,我却怎么也找不到。无论在未来,还是在曾经。我们是那样地陌生,陌生到遇见也不敢认;相认也说不出话来。据说这种恋爱称之为柏拉图恋爱,但和柏拉图不一样,我不觉得这个样子有什么好烂漫的。
所以这时候地写作,是一种逃避,一种责任,一种生活,一种使命,一种被迫无奈,一种发泄,一种隐忍,一种不甘于此,一种价值体现,一种解决方式。所以如果当时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我断然不提笔。我不觉得这些东西有什么必要让我为此而生,在爱情面前,它们太肤浅了。
对的,我相信爱情,远比相信文字。
有一种无奈是只有文字可相信。你没得选。如果这个情况可名”为此而生“,那么我以为耻。
如果我的示例有以偏带全的嫌疑,那么我愿意从别的文章里得出”以此为生“这个结论来。但依旧没有。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两种可能:或许有人在滥用文字;或许我高估了”以此为生“的概念。
老实说,我不知道”以此为生“是个什么境界,也同样不清楚它的由来。但要是有机会,我肯定很赖皮地把它用在爱情上。只是我很不认同有人可以把文字和爱情放在同一条线上,那该是多乏味的生活才能想得到这么无趣的把戏。
写作是孤独者的生活……这句话很有道理,也不知道谁这么有感悟,说出来这么简赅的心声——或许就是我说的吧。
3
我很喜欢《大话西游》里那句台词:他好像是条狗诶。“好像”则意为有时候是,有时候不是。是的时候他就陪着一匹马,一头猪取经去了;不是的时候他便在思考狗的想法,但无论怎么想,都无法理解。
我不是那条狗,或许是却不自知,因为我还总是希冀能站上那座城墙,能和她有面对面的机会。而事实是,我已经走在了西去的道路上,随时都会被地平线掩盖。当我们学着今何在杜撰《西游日记》里给每个人添加性格后,就会喊一声,妈的,凭什么。
我本不想谈及感情这个话题,但我谈到了。并不是因为一定要为写作找一个基石。而是我有些情绪低落,不愿再避讳“爱情”这个词,想做一些错误的事了。敬请谅解。
从2013年10月份小说《寄生虫》写完,直到现在,这是我第一次在文字里提到这个词。不知不觉又是三年,尘埃尚未落地,却一尘不变。
欲言,却止,不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