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679933/f51b0dd2d5db2a67.jpg)
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有一个90后年轻小伙,叫李叫兽。在上中学的时候,学校里的男孩很喜欢打架。参与打架的男孩子,要么赢,要么输。而他偏偏从打架中研究出了套路。什么套路?用坚硬打击柔软。于是,在别的男孩不断试图通过增加打架次数提升打架经验的时候,他每天研究人的身体哪里柔软,怎么一招制胜。没过多久,他顺利从打不赢的菜鸟,成为了没人敢惹的常胜将军。
再后来,他也得到了更大的胜利,成为百度副总裁。他说过:我从小就坚信一件事,任何事情背后必有道理。
所以,勤奋如通过天天打架涨经验的其他男孩,付出再多努力也只是低水平的复,“不带脑去做事”,换不来成功;轻松如研究套路的李叫兽,掌握思维方式去做事情,才能得到显著的成效。
决定你能力层次的,并不是你的知识量多少,而是你的思维方式。
雷军有一句很著名的言论:“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有人的思维观念没有客观的对与错,每个人的立场不同,思维模式就不一样,举个例子来说一下:
大家都知道我们小时候学过一个成语叫“滥竽充数”
说从前有个宣王喜欢听吹竽,并且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听,有个处士南郭先生就请求为宣王吹竽,他不会吹竽,但是他知道没有关系啊,反正三百人一起吹,可以蒙混过关,后来宣王死了,湣王上位,他喜欢听一个个吹,那南郭先生就只能逃之夭夭了。
这个小故事我们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
首先,宣王的体制和模式有问题,才会导致养了一大批闲人,其实南郭先生的勇气还是可嘉的,他敢于去做,如果宣王注重培养人才,那我相信南郭先生也会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力量下受到影响并且改变自己。
再者,南郭先生自己没有危机意识,如果他注重的是对自己的培养就不会出现后面的逃之夭夭了。人很多时候都在惯性中生活,随便,随大流和随惯性,没有办法也没有愿望去真正认识自己,意外其实是一件好事,它能让我们以最真实的状态去寻找新的动力和方向!
我相信通过这一次经历之后南郭先生的危机意识一定会增强,我们很多人又何尝不是通过了很多次这样的经历才培养了自己危机意识。
思维这个东西不存在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很多的体验且漫长的,是需要不断的探索,让自己跳出固有区,精益求精,一点点挖掘出来的。
说到这里又要说说我自己了,我的情况有点和南郭先生相似,我也是因为什么都不会加入了一个团队,所以我佩服南郭先生的勇气,不怪他,是因为机制害了他(哈哈),我就很幸运了,我遇到一个英明的老板,他知道培养人才,引领大家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去走,所以呢,最后改变了命运,没有让历史重演!(哈哈)那么我想说,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面,绝大多数人都能创造出一个更好的自己。
希望能和你一起探讨更有趣的话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79933/10b436d6b052221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