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喜剧之王》上映在即。影片跻身硝烟弥漫、群雄乱斗的贺岁档,周星驰也未必轻松。
是“重拾情怀”还是“炒冷饭”,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新喜剧之王》难免让大众在质疑与好奇的两种心态间摇摆不定。这似乎是周星驰电影的宿命,也是外界对他本人观感的矛盾所在。
《新喜剧之王》上映在即。影片跻身硝烟弥漫、群雄乱斗的贺岁档,周星驰也未必轻松。
是“重拾情怀”还是“炒冷饭”,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新喜剧之王》难免让大众在质疑与好奇的两种心态间摇摆不定。这似乎是周星驰电影的宿命,也是外界对他本人观感的矛盾所在。
《新喜剧之王》上映在即。影片跻身硝烟弥漫、群雄乱斗的贺岁档,周星驰也未必轻松。
是“重拾情怀”还是“炒冷饭”,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新喜剧之王》难免让大众在质疑与好奇的两种心态间摇摆不定。这似乎是周星驰电影的宿命,也是外界对他本人观感的矛盾所在。
如同很难用简单的好与坏去定义周星驰的电影一样,“喜剧天才”周星驰同样让人难以捉摸。他天真有童心,工作勤勉;他片场严苛,与合作者时有翻脸;他低调做善事,也独身至今……
监制、导演、编剧、出品人,近十几年周星驰隐居幕后运筹帷幄;但《新喜剧之王》让笔者联想起的第一个瞬间却是二十年前《喜剧之王》里,周星驰饰演的尹天仇所讲的那句,“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所以,今天来说说演员周星驰。
做演员,始于梦想
《少林足球》里,阿星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这句话现在听来颇有“毒鸡汤”的意味,但放在周星驰身上却是相当妥帖的。幼年时期的周星驰生活在香港九龙穷人区。7岁时父母离异,他跟随妈妈和姐姐妹妹蜗居在20多平的木板房里。
在女人堆里长大的周星驰,大多时候是沉默的。上中学时,他便开始打零工既补贴家用,也买来心爱的漫画书。每到休息日,周妈妈便会花港币5毛钱带着一家人一起到戏院看电影,一看便是一整天。
周星驰在银幕上邂逅了喜剧大师卓别林,功夫大侠王羽以及他口中的“完人”李小龙。可以说,李小龙的存在触发了周星驰的梦想:打功夫和做演员。
《喜剧之王》开场镜头里,尹天仇对着大海高呼“努力,奋斗”。现实境遇中,周星驰也努力打工拿赚来的钱支付每月几百块的习武费用,没钱继续时,周妈妈为他买来沙袋供他打拳。彼时的“中二”少年周星驰自觉功夫已好厉害,甚至向学校校长要求开班教授功夫,结果可想而知。
18岁时,周星驰便在丽的(亚视前身)做特约演员兼办公室助理。他怂恿当时还在卖电器的“竹马”梁朝伟同他一起考无线训练班。
周星驰为了实现梦想做了十足准备。
他研究电影,自编自导自演自剪辑了一部8分钟短片。情节是他和梁朝伟在香港某个山顶上“打架”,夸张点说周星驰算得上梁朝伟的第一个表演老师;他搞“形象工程”,80年代香港最当红属周润发,高大有型又有格,周星驰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了双男士高跟鞋,为了看起来够靓仔。
结果是典型的无心插柳柳成荫。梁朝伟一试便中,周星驰几经辗转进入无线训练班夜间部。此后开启了他的跑龙套生涯。各种剧集里的甲乙丙丁、《430穿梭机》儿童节目主持人到调入无线戏剧组出演第一个重要剧集《生命之旅》,已过去六年了。
周星驰: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大多数人认为《喜剧之王》是一部半自传电影,尹天仇的片场秘辛总有周星驰早年未成名时的写照。如尹天仇一样,周星驰抱着做演员的梦想未放手。一上手便开门红,1988年凭借在电影《霹雳先锋》中饰演配角偷车贼伟仔拿下台湾金马奖最佳男配角,这不过是他的第二部电影而已。
做演员,忠于一种精神
你在周星驰的电影里看到了什么?恶搞、戏仿、无厘头、后现代文化、解构、台词金句还是现象力?恐怕这些选项,都是排在演技之后的附加项。
周星驰有演技这回事,除了早年金马的一次肯定外,随着他的喜剧片越来越多且大受欢迎,反而极难得到主流奖项的肯定。周星驰曾在1996年的《大内密探零零发》中调侃过自己拿不到奖项肯定的苦楚。而2002年,他因《少林足球》拿下香港金像奖影帝,是一次迟到的肯定。
“屎尿屁”式笑料、看似无逻辑的嬉笑怒骂、所谓“表情做作、略显浮夸”的背后,是需要精确到一个动作、一个节奏的无数次反复贴合。因为,喜剧是最难的。
而周星驰的喜剧有多难?大概除了他本人之外,放谁在那儿都觉得不合适。哪怕在香港电影黄金时代,能拿演员自身特色做卖点的系列电影也不多,一个是成龙,一个便是周星驰。成龙的专业精神不必多言,周星驰也一样。除了天赋外,他做到了演员的认真。
到底得多认真?答案是认真到偏执。
早年跑龙套时,周星驰曾有一段轶事。他曾在83版《射雕英雄传》里做被梅超风一掌打死的龙套,为了演出效果他和导演商量能否多一个“接一掌”的镜头后再死。惨被拒绝后,周星驰还是在有限的范围内,赋予了死去的龙套一个极为痛苦的表情。这一段也被移用在了《喜剧之王》里。当一段认真对待演戏的经历用戏谑调侃的方式解构之后,其中小人物的辛酸更一览无遗。
被损害与被嘲笑的,永远是最宝贵的。这是周星驰电影传递的核心价值之一。这种身为演员的认真也是周星驰口中的演戏的精神,一种全情投入的精神。
周星驰曾讲过一个撼动自己的事件。早年拍某部电视剧时,他遇到吴孟达一天到晚蹲在一条叫木人巷的冷巷里,手拿着一张纸几句对白,看好几个钟头。周星驰上前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吴孟达:这几句对白没搞头。
——周星驰:那你还看这么久?
——吴孟达:就因为没搞头,我要令到它有搞头。
——周星驰:看了多少次?
——吴孟达:一百次。
有此搭档的刺激,周星驰的认真“变本加厉”。1988年拍《大都会》时,整个剧组已撤离机场的拍摄地,周星驰还在机场的电梯间研究什么样的死法让人过目不忘,最终奉献了在死在电梯口不断被门夹的场面。《大话西游》里,至尊宝在门口用照妖镜看到白晶晶原型时,周星驰的脸上在两秒之内出现了六七种表情变化。
周星驰: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做导演后,他的认真自然会扩展至整个剧组,最有名的梗便是“连地上掉一根牙签,他都要管”。拍《西游降魔篇》时,文章一场艳舞戏拍了54次,黄渤为孙悟空的亮相动作提供了35个方案才过关;《新喜剧之王》里,王宝强一场戏NG50次……
认真到太难搞,是职业病,也是职业命。
2008年《长江七号》是周星驰最后以演员身份亮相银幕的作品。到现在,他真的没再做演员吗?倒也不是。据说周星驰身居幕后导戏的风格常是发掘对方的特色,融入他设计好的周氏风格里,再演一遍给对方看。
周星驰:其实,我是一个演员你在银幕前笑了,也在银幕前哭了。都是因为那个名叫周星驰的演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