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个合格的演讲,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传递信息
我讲完了,你听到了,也听懂了,说明我把这个信息完整地传递给你。
第二层,影响别人
我讲完了,你听懂了,而且你还改变了之前的一个想法,或者某个行为,说明我影响了你。
第三层,征服
我讲完了,你被我征服了,我说听懂掌声,下面掌声雷动。
这三个层面的演讲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都不是单方面的在讲,不是说完就完了,而是有对象感,是对别人说,是要和别人产生联系。
所以,演讲的底层逻辑就是:
站在听众的立场上,说观众想要听的。
02
演讲的本质是什么?
演讲就是沟通,它和我们平时在生活中的沟通是一样的。
唯一不同的是,演讲是一对多的沟通。
所以,我们在台上演讲,其实和在台下说话,应该是一样的。
很多人在台下谈笑风生,可一上台演讲,就不说人话,就是因为没有搞清楚演讲的本质就是沟通。
那沟通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与别人共情。
怎么才能做到共情?
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
所以,要想做好演讲,不是急忙去准备内容,而是先去研究观众:
他们的年龄?他们的性别?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喜欢什么?他们需要什么?
当你对听众有了全面的了解,你就能站在观众的角度了,你就知道自己该讲什么了?
因为听众永远无法拒绝两种演讲:
1、和他有关的
2、对他有用的
03
演讲的底层逻辑是,站在观众的立场上,说观众想要听的。
那怎样说,观众才想听?才爱听呢?
就是你必须说对观众有价值的东西。
你甚至要拿这个标准,去衡量你在任何一个场合,所说的每一句话,因为它们都是在沟通。
经常有人演讲一上来就说,我没准备好,特别紧张,大家多担待。
这句话对听众没有任何价值。这种话以后不要说。
我们能给听众提供什么价值呢?
1、情绪价值
就是听完了我演讲,你很开心、很励志。
2、认知价值
你以前不知道,听了我的演讲,现在知道了。
对,好的演讲,一定是因为你关注了听众的“听的行为”,而不是自己的“演讲行为”。
所以,演讲,不是演讲者如何“讲好”,而是听者如何“听好”。
演讲的主体,永远不是你,而是他。
永远要记住,演讲是帮助别人听,而不是自己讲。
演讲,是取悦用户,而不是取悦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