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真情感性
孔子、印度和西方的错误“优生学”

孔子、印度和西方的错误“优生学”

作者: 心学和性格 | 来源:发表于2019-03-27 08:43 被阅读22次

《孔子家语》记载:

孔子遂言曰:
“女有五不取:逆家子者,亂家子者,世有刑人子者,有惡疾子者,喪父長子.婦有七出,三不去.七出者:不順父母出者,無子者,淫僻者,嫉妒者,惡疾者,多口舌者,竊盜者;三不去者:謂有所取無所歸,與共更三年之喪,先貧賤,後富貴。”[1]
王肃 注:“乱家子,谓其乱(lun)。”

孔子又接着说:
“有五种女子不能娶:叛逆造反家庭的女子,淫秽(luàn)伦家庭的女子,受过刑罚家庭的女子,有不治之病家庭的女子,早年丧父家庭的长女。妇人有七种情况可以被休弃,三种情况不可以被休弃。七种情况是:不孝顺父母的,没有儿子的,有(yín)乱邪僻行为的,爱嫉妒的,有难治之病的,多口多舌的,有偷盗行为的。三种情况是:娶时有家,休弃后无家可归的,这是第一种。为公婆服过三年丧的,这是第二种。夫家先贫贱后富贵的,这是第三种。
王肃注:“乱家庭的女人,指乱(lun)。”

西方優生學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由哲学家柏拉圖最早提出「優生學」的概念,主張對孩子進行系統化的教育,不允许體格羸弱、低智能、缺乏品德的人口結婚生育,社會精英階層的婚姻都經過嚴密的安排,以此確保國民素質的優秀。古代希腊城邦斯巴達便制訂了一套公民制度,將優生學應用到培養卓越的戰士上,令斯巴達可以在眾城邦的競爭之中生存下來。

高爾頓認為社會福利和瘋人院最终會令劣等人充斥社會。

美國就有著名的巴克诉贝尔案。1927年5月2日,美國最高法院允许維吉尼亞州政府强行為一名17歲少女嘉莉·巴克實施绝育手术,理由是她是一名智力低下,又因賣淫獲罪的婦人的女兒,生性放蕩,這種污染基因必需被清除。在判決书中,法官表示,與其等到她癡呆的孩子餓死,或因犯罪被處決,不如現在就切断她的輸卵管。

诺贝尔奖得主威廉奧斯瓦爾德主張利用優生政策改革德國社會,成为希特勒的納粹黨的根源。優生學在纳粹德國得到全面的推展。”

1933年7月14日,納粹黨在德國推行《防止具有遺傳性疾病後代法》,將數十萬名有遺傳性疾病的人強制絕育。[2]

印度也曾强行节育,现代也有人将自己有疾病的孩子咔嚓掉的新闻。

来源:


  1. 《孔子家语》/本命。

  2. 百度百科/中文维基百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印度和西方的错误“优生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vla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