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谈一位晚唐诗人,名叫司空图。
或许你没有听过他的名号,但这也不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的作品。
《二十四诗歌·旷达》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
欢乐苦短,忧愁实多。
何如尊酒,日往烟萝。
花覆茆檐,疏雨相过。
倒酒既尽,杖藜行过。
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无题》
萧萧木叶敲雨霜,
西风唱尽惹孤凉。
白沙点点秋音去,
落地飞花是冬长。
在欣赏司空图的作品之前,我们还可以先了解一下晚唐的诗词风格。
其实,谈到晚唐,我们脑子里最先出现的,无疑是李商隐、杜牧和温庭筠等人。他们的诗词特点明显,追求对仗工巧,并且使用的意象香艳华丽。世人对晚唐诗词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觉得这种富于文采的风格深婉精丽、韵味深厚,有人却觉得有着用典过多、隐晦难懂的缺点。
最耳熟能详的比如《锦瑟》的前两句: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又比如《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的前两句: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而司空图的诗词有着同样的手法。
《旷达》诗中,整体表现出伤今怀古之情,感情中虽有着悲叹人生苦短之意,但又通过借用五柳先生的各种喻意:“何如尊酒”、“倒酒既尽”是暗示五柳先生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则是直接像五柳先生致敬,展现了自己渴望老庄的虚静恬淡、超尘拔俗的思想。
《无题》诗中,整体表现出借景抒情之意。“木叶”、“西风”、“孤凉”、“秋音”都是思念家乡的典型意象。其中第一句使用的“萧萧木叶”,出自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无尽长江滚滚流”。“西风”则直接化用“古道西风瘦马”,“孤凉”则是来自“独酌”。而后的“秋音去”则是拟人化秋天,形容秋天仿佛如声音一般,消弭散尽。这与“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我是愚蠢的分割线——
今天翻自己朋友圈时,发现了一首《无题》诗,然后觉得还挺不错的,百度了一下想知道是谁写的,结果百度出来发现没人写过,所以只能是自己写的了。(尴尬)
于是就借机会开始了“我赏我自己”,不过为了文章效果,冒犯了司空图先生,在这里给老先生说对不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