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实话实说,冯导不是君子,小崔也不是英雄

实话实说,冯导不是君子,小崔也不是英雄

作者: 异行者 | 来源:发表于2018-06-08 10:27 被阅读21次

    小崔的龙卷风刮了快一个月,狂风扑面我自岿然不动。身边的小伙伴不太理解,我作为一个专业吃瓜群众&非专业评论员,这么大这么甜的一个瓜,怎么能熟视无睹呢?

    不是我不想吃,而是我对吃瓜的姿势还有一点追求。毕竟,我还不够了解小崔,强吃这波瓜一不小心就落得吃相难看的评价那就得不偿失了。再者,小崔自称冲着冯小刚和刘震云去的,而这三个人,在我心里都基本是正面形象。看着正面人物们毫不体面地撕咬,总归是件令人遗憾的事。

    后来这个事情的走向变得奇怪起来,我也不得不挤进看热闹的人群里,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正面形象”的定义。

    2003年冯小刚拍了电影《手机》,对男一号严守一的塑造过程中借鉴了小崔的职业。然后,因为一些有意或无意的巧合,观众认为严守一不够道德的生平是在影射小崔。于是,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群情激愤,网络暴力伤及了无辜的小崔及其家人。当年,冯导只以一句“玩笑”应对,真正是“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自此两人结下梁子。时隔多年,在冯导续拍这部电影之后,刘震云又失信于小崔,说好电影名是《朋友圈》,实际却是《手机2》,这一通乱补刀,成了压死骆驼的那根稻草。

    《手机》上映时,据说网络舆论对电影人物严守一与现实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进行了强行关联和统一批判。当年我也看了电影,电影里的人物职业和节目形式也让我想到了小崔,但我并不因此就觉得小崔也和主角一样道德败坏。当然,道德审判一向是吃瓜群众最乐此不疲的事,现在如此,过去更甚。所以,对于小崔所说的家人饱受网络暴力伤害,我相信确有其事。毕竟,论及伤害程度,还是要尊重当事人的主观心理感受。

    至于那种认为《手机》这部电影直接导致小崔犯上抑郁症进而离开央视的说法,我持保留意见。据我所知,小崔是01年开始得的抑郁症,06年康复,13年从央视离职。03年《手机》上映,可能加重了小崔的病情,但说“直接导致”,就不够准确。

    冯小刚是个很有才华的导演,所以他能拍出《一九四二》、《集结号》这样好看的作品。同时,他也是个非常有商业头脑的导演,所以他也能拍出《非诚勿扰》、《私人订制》这样好卖的作品。

    冯小刚拍完《芳华》之后,高晓松曾经找他做了个访谈。期间谈起冯小刚的电影观——他很清楚什么片好看,什么片好卖,也知道要拍出叫好又叫座的片子在这个时代不是件容易的事。冯导的策略就是今年精雕细琢一部精品来满足自己的艺术追求,明年再敷衍了事地出一部爆米花片子赚赚票房好向投资方交差。这样一年得名,一年得利地交插前进,事业才能可持续发展,最终名利双收。他的作品年鉴也忠实地履行了这一策略。如果说这个时代的电影市场是一片烂片如过江之鲫的汪洋,冯导可以算是一个求生欲极强同时水性极好的弄潮儿了。

    然而,冯导最令绝大多数导演望尘莫及的本领,当属帮自己的作品“赚吆喝”的本事。

    《天下无贼》上映的时候,冯小刚说自己的家庭住址被记者公开了,怒骂记者;

    《非诚勿扰》上映的时候,骂了黑舒淇的人;

    《私人订制》上映的时候,手撕豆瓣网;

    《我不是潘金莲》上映的时候,在微博叫苦,手撕万达公子王思聪;

    ……

    这样的炒作战绩,在电影导演中恐怕无出其右。这种难能可贵的精明,有时是观众之幸——毕竟没有这份精明,恐怕也难有那么多质量上乘的好作品;有时是冯导之不幸——太过精明有时不免薄情。

    冯小刚说《手机》里对主角的种种设定和借鉴只是“开了个玩笑”这么简单,我是不信的。就算是玩笑,这也是一个目的明确的玩笑。当年小崔与《实话实说》火遍大江南北,冯小刚还不像今天这般声名显赫,但已经显露出他优于常规艺术工作者的商业头脑。想象一下严守一在电影里明面上的人设——敢于说真话的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再想象一下电影里《有一说一》的节目名称,对小崔的影射意味还是比较明显的。冯导的出发点当然没有主观恶意,也许他以为那一届观众和我一样,没有那么出色的想象力和那么敏锐的道德嗅觉。所以也不曾想到这个“玩笑”会引发网友对小崔人格的质疑。他只是一个希望自己的电影能引发更多关注,因此多卖出一些电影票的导演。为了这个终极目标,利用观众对《实话实说》的熟悉,蹭一下小崔的知名度讨个便宜,这样的终南捷径,走了也就走了。我猜他的想法就是,不论引发什么结果,只要没有主观恶意,就没有必要郑重其事地道歉,否则容易被扒出借机炒作的里子,因此丢了知名导演的面子。

    这个程度的自私,普通人也会有。不过我还是那个想法,身为文艺工作者,要有一点正向引导和教化大众的担当,把自己当作平民百姓来要求,未免有逃避责任的嫌疑,也对不起大众对冯导的厚爱。

    小崔在做主持人和记者的时候,曾经广受好评、从者如众。之后也曾在“反转(基因)斗士”与“投机商人”的角色间随意切换,一面缺乏科学依据地错误宣传转基因,一面在璞谷塘商城上叫卖高价商品。我认为他既是一个敢于仗义直言,为民喉舌的优秀前电视节目主持人,又是一个嗅觉敏锐、个性尖锐,善于引导、诱导甚至误导舆论的前媒体工作者。功过相抵,现在的小崔不过是一个早期积攒了不少人气,目前在中国传媒大学任教的老师。

    就事论事,一个大学老师,原本知道真相但迫于世俗压力不准备公开,后来为了一泄私愤,改变主意,把早期自己因过往工作便利掌握到的影视行业黑幕暴光,本意是要搞垮仇人,实际意外地促成了政府对行业审查和整改的行为,未来预计可以因此达到净化产业的功效。这一步,我感慨这件事情的戏剧性,甚至庆幸冯刘当初错啃小崔这根硬骨头,影视行业里不可告人的黑暗面如今才得以大白天下。对于公开黑幕之后引发的行业地震,以及将对整个产业链带来的利好,朋友圈以各种角度分析了,我认可这些说法,不再赘述。我想说的是,这件事本质上仍然是中性的,差不多相当于你的好朋友犯了事,你有他铁证如山的犯罪证据,但出于友谊或为自己的前途考虑,你一直在包庇他。结果有一天他得罪了你还拒不道歉,你一气之下大义灭亲把他的罪证大白于天下,警方因此得以对此案展开调查,最终有可能将你朋友所在的犯罪团伙一锅端。这样的事,我们可以评论干得漂亮、大快人心,但如果因此说谁是“民族英雄”——还是我以前说的那句话——这“英雄”的门槛也未免太低了。

    在讨公道的过程中,因为小崔单方面炮火连连,对家冯刘二人则沉默以对,咬紧牙关拒不回应。小崔的忿恨情绪无法疏通排解,只好一步步扩大打击范围,希望能把当事人炸出来表态。先是暴出天价合同“误伤”范冰冰,接着调侃了一轮“国家精神造就奖”,然后捎上徐帆一起挤兑,甚至故意牵扯出与此事全无关系的刘震云女儿,最后顺带挂出一名对小崔持批判态度的吃瓜群众。

    看到这些策略的运用,让我不禁怀疑小崔也看过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这本书,知道作为无组织的群体多么容易被煽动、操纵和利用——这想必是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会拥有的专业知识;想到小崔也许非常清楚失去理智的粉丝们可能会利用网络暴力伤及无辜,这又让我不寒而栗——有操守的新闻工作者不会选择用这种方式借刀杀人。

    电视剧里常常有一些男人在无法直接攻击到敌人的时候会选择强奸或绑架敌人的妻女以此逼迫敌人露面,这个策略非常聪明、高效,但我知道英雄从来不这么干。金庸小说里也常常会说“对付这种魔头,不用讲什么江湖道义,大家一起上!”这样的话,可这样说话的也从来不会是英雄本人。

    本来有点不齿小崔借刀杀人的图谋,最近看了毒舌电影对小崔的独家报道,看法略有改观。小崔曾经借以斩获无数敬意的那股坦荡之气倒还在,他在访谈里为误伤范冰冰道歉、为牵扯他人妻女道歉、强调一切为自己的立场,拒绝被民众捧为英雄。如果冯刘二人能有这股有错马上认的态度,也不至于让昔日身为洗钱逃税工具的电影圈落得如今天这般草木皆兵、人人自危的地步了吧。

    这一场闹剧,不过是几个聪明人的战争,普通人吃瓜看戏就好,入戏太深就没有必要了。

    最后,希望小崔能如他所愿,免于被绑上“民族英雄”的神坛,当一个有仇必报、“报”亦有道的性情中人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实话实说,冯导不是君子,小崔也不是英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vmo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