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亲子沟通
文|张爱敏

春节激情消退,假期接近尾声,子孝母慈悄然退场,话说作业即将上演。
不说学习,气氛和谐,其乐融融。一谈学习,战争骤然升级,甚至“反目成仇”。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停上演着“单打”亦或“双打”,充斥着“吃饼”亦或是“喝面条”的声音,请问,家有学生,是“和平相处”,还是“鸡飞狗跳”?
今天独自一人在家,打算整理房间,打扫卫生,完成《论语》打卡,再修改一下《河南教育》约的一篇稿子。
刚登录电脑,一条信息随即跃入眼眸。原来是一位朋友咨询女儿的问题。
孩子上初一,总感觉她处处和自己作对。期末考试成绩下降,名次由前100已经下滑到500以外。班主任的评价是学习不上心,净瞎操心。也知道自己的错误,自制力不强,特别是对电子产品,管控不住自己。现在还特别关注自己的形象,有早恋倾向。
朋友曾对电子产品严格管控,并卸载所有聊天工具,但假期由于是班委,需要帮助班主任发布班级与统计相关信息,几乎不离手。还写文章表达不满,诉说怨气,指责父母应反思,不能对孩子管控那么严格,越管,孩子就越叛逆,越想跟父母对着干……现在母女二人是大、小吵不断。
浏览信息,我敲出一行字:青春期,叛逆期,其实都是沟通不畅。可以换位思考一下,怎么说孩子才会听。然后和女儿来个情境对话。假如你是女儿,她是妈妈,你们俩来个对话……回忆一下,平时我们在和孩子沟通时,是不是目的性很强?
朋友说快气死了,连喝茶都喝不进去,但孩子却没事一样跑出去玩了。
特别理解朋友的心情,于是就建议她们在家里玩玩情境剧场,来一个角色扮演,进行换位思考,不评判……玩过后估计每个人都会反思自己。
朋友一听也很感兴趣,说跟孩子试试,因为女儿总是说要母女对换。
我笑了!敲出一行字:“对啊!你就试试!比如说她是妈妈,早晨她不起床,你就敲她的门喊:“妈,我饿了!你咋还不做饭呢?!”
朋友接着向我倾诉了苦楚,想让孩子读会儿书,但孩子看见妈妈喝茶,就也泡上一杯,又加了豆奶、牛奶混合在一起……看不下去了,想和孩子理论一下,又把混合好的奶茶隔着窗户给扔了。并翻起了旧账,说再也不管她了,以后有啥事也不需要跟妈妈。并警告到:“只要你觉得跟我作对,对你有好处,就使劲作吧!”
我一听,这不是在发泄情绪吗?这不是有效教育!
朋友也认可,只是说气死了,现在心里还不舒畅。并呵斥女儿:“你有本事!从前五十到倒数五十,身为班长,还不以身作则!”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陈述事实,然后客观表述自己的感受。比如我看到你……现在我很生气。这里没有评判,也没有指责。而且母女冲突的焦点问题是考试成绩这个结果。假如孩子考得好,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忽略她这些小细节了。
朋友也表示认可。其实问题的症结就在此。妈妈的爱是无条件的!而现在的妈妈的爱却都附加了条件。孩子难道感受不到?
同时,外界因素也会干扰我们的判断力,比如班主任的反馈,我们会觉得这孩子咋一无是处呢。特别是看到排名,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其实,我了解这女孩,很有写作天赋,已经小小作家了,很有思想。但可怜天下父母心,从来都没有满足的时候。是否为孩子树立一个远大的志向:我为什么要读书?我读书是为了什么?也许这个问题搞懂了,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