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点了,开始写日记。小贝在看《复仇者联盟》,爸爸在喂鸟。
我刚写了以上一句话,小贝走过来,说不看了。这几天我们在说到联合国安理会对俄乌战争问题的商讨。他说《复联》里提到过类似的组织,拿出来书一查,书上仿照现实社会有一个“世界安理会。”他说这里面提到了十几个国家,让我和他一起统计了一下。
其实当我刚开始形成思路要写的时候,孩子就过来说话,我是有点不高兴的。但是脸色上还不能显露出来,我只能放下自己的思路,先和他数国家。
一天中,有很多次这样的时刻,我想这样,他就想那样。不过分的要求,我一般都“艰难”的同意了。有些实在自己不想同意了,这几天我也直接表明立场了。比如今天早上。
“妈妈,今天的英语阅读比昨天的难,我做完这个后古文的背诵就不背了啊?”
“感觉难,可以完成一半。”
“还是难。”开始叽歪。
“那你什么也别做了。”我就走开去洗碗了,有些情绪,但好像也不是气的不行那种。
几分钟后,小贝喊我说:“妈妈,我还是都做了吧。”
我俩就开始弄阅读资料。弄了一会弄好了,其实也没费多大功夫,他还是说比平时的难。这时我的情绪平静了。重复他的感受:“你感觉难,是吧?”
“对啊,以前的资料都是之前听过很多遍,所以读起来容易啊,今天的都没听过。”
“你说的这个方法太棒了,那咱们以后还是提前听听。你自己提前录一下吧。”
“我不自己录,听自己录的恶心(孩子的原话)”
“我想起来了,好多电子词典里都可以输入句子后,直接出读音的,那里的标准。”
“那个可以。”
在倾听孩子后,了解到了他觉得难的问题所在,也相应的想了解决的办法。
记录孩子的闪光点:
1:今天又在房顶:加了新伙伴,“空间站”进一步完善中。
积极归因:有好奇心,愿意做新尝试。
2:今天午饭后带着我们又去探索小区的东面,一方面满足了他探索的欲望,另一方面我们完美的下了饭。小贝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地图上看到的路线,用脚走一遍。这或许也使对地图感兴趣的原因。
积极归因:孩子的每个探索背后都有深远的意义。
3:有时小贝自己呆着会害怕,需要人陪。我帮他想出个好方法。告诉他可以把倾听者(有声阅读收听器)打开陪伴自己。这几天用的挺好的。顺便可以听听英语。他和我说:我这样帮他想办法比直接拒绝,让然感觉舒服多了。
积极归因:和孩子一起想办法也可以给到支持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