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诗散文阁
从化教育的拓荒牛朱秉钧

从化教育的拓荒牛朱秉钧

作者: 龙柱深 | 来源:发表于2020-02-05 18:41 被阅读0次

                        龙柱深

            在从化教育界,最能令人仰望和感动的老前辈,可能是老局长朱秉钧了。在我还在学校读书时,就常听到我的老师和姐姐们讲他的事迹。他带头拼搏,艰苦建校,使从化的教育局面有了根本的转变,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打下了厚实的基础。从化许多中小学的校史里,都留有他的身影和故事。

            从化是一个山区,自古教育事业就很落后,文盲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直到一九零七年,从化才创办第一所小学。在此之前从化的教育都是以私塾为主。在民国期间,陆续创办了几间小学和中学。由于局势不稳定,时办时停,绝大部分的青少年仍然没有上学的机会。

              解放后,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很重视,派了一部分部队转业人员到各地参加建校工作,朱秉钧是其中的一位。他被派到门口江小学任校长。

            一九五九年一月八日,周恩来总理来到门口江小学视察。这方面最早的报导,可见于当年一月十五日的《从化日报》。我通观这篇报导,没有一句话提到朱校长,从头到尾的接待工作都是由教导处杨淑芬主任担任的。朱秉钧作为当时门口江小学的校长而不见报导,我觉得很奇怪。我曾看过很多事后回忆的文章,都有说到周总理在门口江小学接见朱校长,并称呼他为厂长,提议把门口江小学改为流溪小学。我也听过,曾在门口江小学任教的莫礼忠等老师说,那天,朱校长确实一直都在学校。事实是,周总理视察门口江小学时,事先并没有安排,学校也没有接到上级相关的指示。他原来是打算去城内旧城看看,到附近农村看看。在途中,见到门口江小学校门的牌子,才临时决定到学校看看,了解一下从化的教学状况。杨淑芬主任第一个迎接了周总理。跟着,其他的老师和小学生一拥而上迎接周总理。周总理视察了门口江小学的少先队队部,学生宿舍,制肥厂,劳动园地,课室,墙报,评比台等。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周总理非常重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对一个山区县的小学也十分关怀。

              当时的门口江小学,是建在门口江村的李氏大祠堂里,在祠堂后面周边,建有课室,宿舍和厨房,还有老师和学生自种的菜地等等。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增加,校舍显得不够用。朱校长当时正和部分男教师一起,在自己动手,利用一些旧砖旧瓦等,扩建学校饭堂和教师宿舍。他曾是一位军人,在战争中受过伤,做过大手术。转业到学校工作后,他不顾伤痛,以身作则,带头做各种各样的苦力劳动。这在当时是比较突出的。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一般不善于体力劳动。在朱校长的带领下,门口江小学的“白翼仔"都放下身段,参加到自建校舍工作和各种劳动。当时,该校的老师被叫做"白翼仔",是因为年青的老师都喜欢穿白色的衣衫,常在放学后或休假时,三三两两在迎春街上散步,周围的农民衣着大多穿黑灰蓝等色的衣服,色差比较大,所以在背后就叫他们是“白翼仔"了。学校的老师也喜欢别人说自己是白翼仔,觉得是一种身份,大概相当于现在白领的说法吧!朱校长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改造着这群“白翼仔",使他们成为能工能教的新时代知识分子。

            当日,朱校长和教师们干得正起劲,有老师告诉他周总理来到学校时,他愣了一下。大概想不到吧,堂堂国家总理,来到一间小学校!他首先想到的是总理的安全,立即安排老师注意周围的动态,时刻准备应付各种突发事件。他自己在总理的周边巡视着。保卫领袖,这是一位军人的本能吧!之后,他连衣服也沒有换,匆匆忙忙就赶过来见周总理了。这时周总理已听完教导主任汇报,视察了教室等地,并作了指示,准备离开了。当周总理见到灰尘仆仆的朱校长时,就笑着叫他厂长同志了。对这件事的报导有许多写法,看法各有不同。有人认为周总理的意思是学校应是多出人才的工厂,或者是可能的。我觉得还是还原当时的情境比较好,没必要把一些看法加到领袖的身上。这些具体细节,我都是听亲身经历的老师亲口所说。至于说门口江小学改流溪小学,这件事已多有报导,就不多说了。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知道,朱校长很相信他的下属,并能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他是转业军人,对教学的具体操作或者并不十分熟悉。教学上的事就放手教导主任去做。办公室里值班的是教导主任,首先见到总理和向总理汇报工作的也是教导主任。他去做的是更艰苦的建校工作。从当时报导的一些照片可以看到,地上还有许多的旧砖旧瓦等建筑材料,多少可以反映出当时热火朝天的建设环境吧!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朱秉钧又被调到江埔中学任校长。这个时候的江埔中学,几乎只是一块荒地和乱坟岗,连一间像样的砖瓦屋也没有。刚建了几间砖瓦课室,就开始招生了。接着的宿舍和饭堂等,许多红砖和瓦,都是朱校长带领老师和学生,直接从县砖瓦厂担回来的。那时,从化砖厂刚建起轮窑,常常这一头在烧砖,另一头又在装砖坯了,装坯,烧砖,出窑循环着。即使是出窑地段,窑内也保持着较高的温度。从化当时正在大搞建设,烧好的砖常常一拉出窑外,就被装车拉走了。朱校长为了早点运回砖,经厂领导同意,亲自带着老师进入窑内搬砖。窑内只是借着几把大风扇降温,温度仍然很高。朱校长等很快就汗流浃背,最后干脆打赤膊了。砖搬出窑后,还是滚热的。经工厂的工作人员点过数后,马上由学生一担担地担回到学校,年纪小一点的就两人抬着走。从砖厂到江埔中学,直线距离不足两公里,但沿途全是田基小路,坑坑洼洼的,弯弯曲曲,路滑难行,走起来就不止两公里了。全校师生,不分男女,陆陆续续,常跌倒了又爬起来,硬是把大量砖瓦一块块担(抬)回到学校来,建起了有十多间课室,二十多间宿舍,有高中部和初中部的完全中学。

            我大姐是江埔中学第一届的学生。近年,她和同学常回来探望我母亲,常一起回忆当时建校的情境,情不自禁就会讲起到轮窑搬砖的情况。我问她们:“辛苦吗?"她们说:"有什么可能不辛苦!但人家朱校长都带头入轮窑搬砖,热到不得了。我们只是担担抬抬,算得了什么。"

              我参加教育工作后,第一次被分配到山区的吕田小学。想不到,在吕田小学,我又听到欧阳榕光等老师,讲到曾是吕田小学老校长的朱秉钧。当时的吕田交通不便,本地没有红砖厂,扩建吕田小学时,用的是大块的泥砖。而这些泥砖,大部分都是朱校长带着全校师生,在附近农民的帮助下,自己锄土,自己赶着牛踩练泥湴,自己用木砖框一块块制出来的。我的老校长,一直以来都是这样,这也太辛苦了吧!

          在七十年代,  朱校长被任命为从化县教育局局长后,一如既往,办砖厂,办印刷厂,办校服厂,办林场,不断积聚经费,不断建设新学校,不断改造旧学校。他们艰苦创业,不为名,不为利,默默地为教育事业作出奉献。现在,从化的教育面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朱老局长等前辈,已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他们艰苦创业的精神将会影响越来越多的从化人。从化人民不会忘记他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化教育的拓荒牛朱秉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vor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