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柳
木兰花(宋)晏殊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晏殊在古代文人中算作是人生大赢家之一,7岁能文,14岁中进士,仕途平坦,官至宰相,一生富贵有加,所以他的词充满了富贵闲愁,特别契合现代人的闲情逸致,小资情调。
晏殊写这首词的时候,正是宋仁宗庆历三年,也就是公元1043年,当时晏殊本是在朝中担任宰相,宋仁宗虽是一代明君,却也有刚愎自用的时候,他听信朝廷小人的片面之词,将韩琦、范仲淹、欧阳修等官员一一贬谪,晏殊则罢相,这首《木兰花》便是晏殊在这种背景下创作而成。
这首词表达青春和爱情的易逝,感慨美好生活的无常,细腻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复杂心情:人生苦短,不做独醒人,不如流连与歌舞之间,醉心于诗词之中。
大雁飞到北方去了,黄鹂鸟也不鸣叫了,美好的春天也将过去。“莺雁”也比作美好的人与事都相继散去。
借景抒情也暗示着自己的人生仕途走了下坡路。
人到中年,深感时间过得飞快,人生苦短,虚浮若梦,细细想来,心中又是千头万绪。
这美好的年华,如同是春日的一场梦,那样的美好而短暂。
人生多离散。那些离散的朋友,远逝的过往,那些逝去的亲人,就如同这秋日的浮云一样,一旦飘散,便再也无处可寻。触景生情,骤增离别之痛。
文君听琴奔相如,神女解佩赠交甫。
“闻琴”的典故,出自西汉时期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当年司马相如的一曲《凤求凰》,瞬间俘获了才女卓文君的芳心,于是卓文君不顾家人的反对,与司马相如私奔。
“解佩”的典故,传说,周朝时期的郑交甫在汉水之滨游玩,邂逅了两位佩戴珠宝的仙女,郑交甫与她们聊天,想得到她们身上的珠宝,于是两位仙女解佩给他,但是转眼间,仙女和佩珠都消失了。
像文君、仙女这般的神仙伴侣,若是远去了,即使扯断她们的衣袖,也难以挽留她们。
“挽断罗衣”极力挽留不住自己的好友(韩琦、范仲淹、欧阳修)贤人能土相继离开朝廷晏殊无比痛心。世人皆醉之时,还是莫要做独醒之人吧!
发出无奈的感慨:人生苦短,天命有数,不如流连与歌舞之间,醉心于诗词之中。
全词用比兴手法抒情达意,用典娴熟贴切,艺术风格在大晏词中实不多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