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新华读书会
为你解读经典名著
关注
image全文共 1073 字,阅读大约需要 3 分钟
《写什么》是张爱玲的散文集《流言》里的第二十五篇,它以第一人称,简述了自己写作经历,尤其是对于写作路径和写作方向的见解,对于写作入门者,是一段很亲切的谈心与指导。
壹
局限
自己撰稿以来,每逢遇到才思枯竭时,就特别羡慕如张爱玲般的天才作家。年少成名,作品丰富。只恨自己没有得天独厚,长得一个好脑子。
直到阅读了《流言》上她的一篇短文《写什么》,才惊恐地发现原来天才也并非万能。一方面她承认无法写出朋友要求的无产阶级故事,另一方面也从盲目地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到后来越发看清自身的局限性。
她走过的写作历程,也与常人无异,并非一步登天。
贰
自我
对于文人的写作路径,我特别欣赏她的观点:
但是我认为文人该是园里的一棵树,天生在那里的,根深蒂固,越 往上长,眼界越宽,看得更远,要往别处发展,也未尝不可以,风吹了种子,播送到远方, 另生出一棵树,可是那到底是很艰难的事。
纵使生活中浮过许多精彩的素材,但是每个人都是一颗独一无二的种子,有着自己天生的成长特点。活出更真实的自己,才能写出更动人的文字。而非矫揉造作,扭曲自己,迎合他人。
叁
焦虑
“ 为什么常常感到要改变写作方向呢?”
这是每个写作者必定会遇到的问题,在我看来,有两种可能。
一是迫于生计,为了个人或家庭维持生活,不得已写软文,广告,故事等文章,增加收入。二是自己嫌重复。
以不同的手法处理同样的题材既然办不到,只能以同样的手法适用于不同的题材上——然而这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经验上不可避免的限制。
有几个人能够像高尔基像石挥那样到处流浪,哪一行都混过?其实这一切的顾虑都是多余的吧?
只要题材不太专门性,像恋爱结婚,生老病死,这一类颇为普遍的现象,都可以从无数各各不同的观点来写,一辈子也写不完。
这个解决办法,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没有重复的素材,只有僵化的思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反之依然,我们可以从哈姆雷特第一人称写故事,也可以从侍女第三人称写故事,甚至以日记形式的第二人称叙述……同样的情节,却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和描述的口吻,给读者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
如果有一天说这样的题材已经投的可写了,那想必是作者本人没的可写了。即使 找到了崭新的题材,照样的也能够写出滥调来。
所以,最可怕的并不是作者嫌弃自己重复,而是自己厌倦写作,积懒成习的大脑,不管遇到任何内容,只是下意识地吐出陈词滥调。
题图摄影:源于pxhere 基于CCO协议
这是我的第 6 篇原创文章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欧阳新华读书会」
image image image我今天才知道,我之所以漂泊就是在向你靠近。
--《廊桥遗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