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216948/56358a82efb62e20.jpg)
能够在他人的快乐中找到自己的快乐,这就是幸福的奥秘。
——贝纳诺斯(Bernanos)
友情
在我们生活和成长过程中,没有一个人能够脱离爱与情感的羁绊独立于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用一个词Philia指代爱情和友谊,将其形容为“生命不可或缺之物”。
Philia永远建立在互利的基础上,它绝不是单方面地爱慕某人,而是彼此鼓励,在互帮互助中实现共同成长、自我完善。
现实生活中,朋友与爱人除了分享快乐,亦要分担痛苦。不幸的是,友谊和爱情有时并不稳固,这是因为一方无条件地爱着另一方,无论如何都希望其获得幸福,但另一方却是有所保留,只有在对方符合自己期待时才会付出情感。这种关系存在于各个层面。这种预设前提的友谊或者爱情无法给人带来快乐,因为人们喜爱的不是我们本人。
Philia中包含一个关键的要素,即我们必须成为真正的自己,同时帮助他人成就自我,以此来获得快乐。米歇尔•德•蒙田说真正的友谊是“灵魂相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是如此的浑然一体,以至于联结二者的纽带早已消隐其间,无从辨认。”
Philia 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没有企图,二是互相帮助,缺少了任何一个前提,它就只能在牺牲与痛苦之中摇摆。真正的朋友和伴侣是双向选择的结果,这种关系无须被动忍受,也并非强加于人,它只是一种选择,需要精心培育才能茁壮成长。
从激情之爱到放手之爱
激情之爱往往隐含着失望的风险。激情之爱的对立面——憎恨。
斯宾诺莎将“爱”定义为“一种深受外部因素影响的快乐”, “恨”定义为“一种深受外部因素影响的悲伤。”在长期相处过程中,只要双方无法将爱情转化为友情,就会一直彼此伤害,在敌视、怨怼甚至增很中煎熬度日。这都不是真爱。
爱情最本真的状态,应该是两个独立自主,不被欲望和承诺所控之人的结合。即使是爱人,也应为彼此留出足够的空间。哈利勒•纪伯伦在其著作《先知》中说得非常通透:
在携手共进的路上,你们要创造空间,让苍穹之风在此起舞。你们要彼此相爱,但不要让爱成为彼此的羁绊。愿爱成为一片大海,奔流于你们的灵魂之间,从此岸到彼岸。
你们要盛满彼此的杯盏,但不要只从一只杯中取饮。你们要分享面包,但不能只向一块面包取食。你们一起欢歌曼舞,但务必保持各自的独立。正如鲁特琴的琴弦根根分明,但抚弦动曲,奏响的却是同一旋律。奉献你们的心,但不要任由对方主宰。
唯有生命之手才能容纳你们的心。比肩而立,但不要靠得太近,因为殿宇的支柱总是彼此分立,橡木亦不在松柏的阴影下矗立生长。
什么是真爱?真爱不是挽留,而是放手。是“快乐着你的快乐”的积极心态,任所爱之人纵横驰骋、来去自由。真爱不仅适应于爱情,也是适应于所有的关系。
当一段关系我们不再感受到快乐,我们就要扪心自问:是否对自己造成了伤害?如果是,那就重构彼此关系或者另外寻找真正帮助我们成长的人共度此生。
生命如花,有些土壤和光照可能毁掉我们,有些则对我们的成长大有裨益。我们不能把自己淹没在一段毁掉自己的关系中,因为良好的关系才能让我们快乐之光成长不息。
为了快乐,努力找寻到良好的关系。
奉献的快乐
耶稣:“奉献比获得更加快乐。”
快乐有一种神奇的禀赋,即当你将其赠与他人,自己的快乐也会成倍增加。作为人类灵魂的医者,维克多•雨果在其传世之作《悲惨世界》中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描述。每天下午,珂赛特都会陪伴她的救命恩人度过一个钟头。雨果写道:“每当她走入地下室,这里仿佛就成了天堂,冉阿让容光焕发,只觉得自己带给珂赛特的幸福又回到了身上,而且较之从前更加强烈。当我们送出快乐,也就赋予了它无穷的魅力,快乐不会像光线反射一样逐步减弱,相反,它会以更加璀璨的光芒照亮我们。”
热爱自然......以及动物
心怀慈善地思考,是通往幸福和快乐最有效的途径。
灵魂为思考而生。
当我们面对超越自身认知或者令人惊艳的事物时,灵魂就会受到深深的触动。
【本节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