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封都去哪了

作者: 糊绿啦 | 来源:发表于2019-01-08 09:46 被阅读45次

    在电子阅读盛行的今天,文字开始远离它们原本的载体,出现在那些大大小小的便携屏幕上。但书籍并未因此而消失,它们变换着样式陈列在书架上,竭尽所能的吸引着每一双路过的眼睛,而那些色彩艳丽的腰封则成了书店里,难以被忽略的存在。

    腰封并非源自中国,它最早出现于日本,被当地人称做“帯”(Obi),后来以“书腰(纸)”的名字传入台湾,之后才在大陆广泛流传。在欧美国家“腰封”并不普遍,他们用“Belly Band”来代指它,但因为腰封并未被广泛使用,因此“Belly Band”也就不再是单一表示“腰封”的专有名词。

    1957年日本出版了第一本带有腰封的书籍——《危険な毒花》,这是日本著名摄影家常盤刀洋子的写真集,黑灰色的封面上出现了醒目的红色腰封,写着书名、推荐语,并且标明了该书的写真数量和价格。

    30多年后,“腰封文化”传入大陆,1998年,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相约星期二》成了大陆最早带有腰封的书籍。在鲜亮的红色背景下,《相约星期二》的腰封用显眼的字体写着:“余秋雨教授推荐并作序”

    从20年前腰封进入中国,到如今遍布各大书店,它的首要任务依然是吸引眼球和扩大宣传,日本图书推手井狩春男将腰封比喻为书的嘴巴,并把“如何制作吊人胃口的腰封”列为书的行销要件之一。但如今的腰封早已失去了20年前的新奇和夺目,在一部分人看来,它不过是书籍设计中十分鸡肋的存在罢了。

    10年前,豆瓣就出现了一个名为“恨腰封”的小组。创建者这样写道:拿起一本心仪的好书,常会被横亘(亦有竖亘)的腰封倒了胃口,名家都是双刃剑,很多读者也许就因为厌恶名家,反而不买这本书。目前,这个小组已聚集了3225名成员,他们讨论着那些令人尴尬的腰封内容,谈论着自己如何将新书的腰封毫不留情的扔进垃圾桶。

    相比起少数制作精美的腰封,绝大多数腰封上突兀的语言和放大化的宣传的确会让人感到尴尬和不适,那些“读者含泪推荐” 、“创造出版奇迹”、“畅销×万册”、“迄今为止最优秀译本”醒目的出现在书籍上,让你的眼睛在看到书名之前,就被这些充满商业气息的标语入侵。

    而另一种更叫人反感的形式,叫做“假腰封”。它像腰封一样占据着封面的三分之一,充斥着那些浮夸的语言和众多名人言论。但你却难以像对待腰封一样将它毫不留情的丢弃,它和封面融为一体,时时刻刻影响着你的眼睛。在韩国,腰封的地位同样不高,2011年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86.7%的参与者认为腰封是不必要的;39.1%的参与者表示买到新书后会将腰封立即丢弃;只占23%的人愿意将腰封和书一起保存。

    而在那些整齐排列的书籍中,并非没有值得保留的腰封,优秀的书籍设计和文案风格依然能让腰封成为美感和实用兼具的存在。它们被制作成书签或是连同书籍一起珍藏,只是这样的腰封隐藏在那些醒目而突兀标语中间,在无数作家名流的推荐语中显得越发珍贵。

    60多年前腰封第一次出现,如今,它遍布大大小小的各类书籍。有人将它毫不犹豫的丢弃,有人却选择把腰封作为书签保留,或是连同书籍一起珍藏。在各式各样的书柜上,腰封安静的陈列着;在大小不一的垃圾桶里,它作为一张普通的废纸被丢弃。

    经过无数双手之后,腰封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它们因不同的“主人”而拥有不同的命运,当你成为了“主人”腰封又将会有怎样的归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腰封都去哪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vxv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