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哲思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吗?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吗?

作者: 封铌 | 来源:发表于2017-01-10 22:48 被阅读0次

贪恋赌桌的人,赌红了眼要翻盘,贪恋情场的人,不肯放手要永远。

东方修行讲执念,因为对某事物的极度执着而产生了向往、追求的念头。

西方心理学讲认知曲解之中的应该倾向,认为自己应该达到某种标准,坚持自己的“应该”或“必须”,否则就痛苦。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其实就是在跟我们纠正认知。世间变换难测,没有什么应该永恒。

很多人痛苦的原因在于,认为自己应该有钱有闲有人爱。

所以念念不忘,抱着一颗心,执着的追寻着,轮回着。

啧啧,请问这是谁给你打的保票?


佛教教人戒贪嗔痴。

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
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
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可见,贪是对享受的执念;嗔是对摆脱逆境的执念;而痴即是由对执念而生的各类反应。

修行的目的之一,即消灭无明,断灭痴愚。

所谓无明和痴愚其实就是因为执着于这样或那样的认知曲解而产生的我执,导致起贪念或占有欲,最终因不可自拔与这些认知中而产生了愤怒、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我觉得,人要懂得离场。

能赢的赌徒并非技术或运气最好,而是知道何时该离场。同样,情场高手并非叫人爱的死去活来,而是知道何时优雅的谢幕离开。

自制力很重要。

自制力源于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 ,首要成分 ,也是自我控制的心理基础。
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的行为 、活动和态度的调控。

我们的认知会影响我们的自我控制。

存在认知偏见,自然眉目之间举手投足显得狰狞扭曲。

怀抱着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冥冥之中,把自己顶在了命运的杠头上,自断了退路。

几乎所有抑郁症患者都存在认知曲解。

对过去的自我否定,即认为自己从来就一事无成,很失败;

对现在的消极判断,认为自己现在什么事都做不成;

对未来的消极情绪推理,因为由现在的抑郁焦虑情绪而认为未来也是无望的。

如果能打破认知曲解,就能够改变负性的情绪了。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某种程度上也是执念,

西方人讲做什么事都要have fun,乐在其中。国人却功利了很多,任何事都要有回应。

最好是一帆风顺,再不济可以好事多磨,但你说白搭费工夫,信不信我揍你?

正由于这样,我们抱着一颗坚韧的心,一心想要到达“回应”的彼岸。

当彼岸并非是我们想要的彼岸时,懵逼了,天塌了。


我们总说宽容,

佛教看来宽容是接受世事无常,国外常说let it go,放下何尝不是宽容。

念念不忘的必须要有回响,是逼着自己要向命运讨说法,

很多事无果,或许开头有一眼瞬间的激昂热烈,

谁也不保证命运书写的结尾是沉默。

相聚离开,潮起潮落,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命运犹如一场演出,每个人的离场时间总是有规定的,多么不舍,也得散。

人经历的越多,越发觉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很累,凡事有个必须总归是件成王败寇的事。一旦认定了成王败寇,有陷入了非黑即白的认知曲解。

保不齐自己失败了,就得陷入了负性的情绪,

喏,你看看,都是自己给自己下的套。

能快乐的人总是容易放过自己。

念念不忘,重在参与。

这世间没有什么永恒,自然也没有什么应该。

命运如推手,将我们推着向前走。努力是要的,因为要好好照顾这身皮囊,才能走的很远。

只是,尽力了,enjoy myself即可。

必要回响这事儿太坑爹,不是吗?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vyl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