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乡党篇》通讲(一)

《乡党篇》通讲(一)

作者: 陈建军 | 来源:发表于2024-06-15 08:15 被阅读0次

(2024.06.03)

今天晚上,我们整体认识一下《论语·乡党篇第十》。

先回复一下今天上午群里讨论的问题:古人说,“以日常生活为小者,是真未识其大”。据说,前人作孔子像,必需要先读《乡党篇》数十遍、数百遍,目的是透过这些日常生活琐碎,来认识圣人的真气象、真精神。

通过前九篇的学习,我们发现《论语》的前九篇之间,既是相对独立,又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篇与篇之间似乎也有内在的关联性。尤其是上周学习的《子罕篇》理论性很强,哲学意味很浓。而作为《上论》的最后一篇《乡党篇》,按照“金声玉振”的原则,应该是收尾了。

很明显,《乡党篇》回到了活生生的现实中来了,具有很强烈的人间烟火气,就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样,聚焦在孔老夫子的容色言动、衣食住行方面的细节之上。

理论要落地,知行要统一。儒家历来注意知和行的关系。王阳明一生都在谈“致良知”,谈“知行合一”。这与儒家进德修业、立德树人的传统是一致的。立德树人,不是空口白话,而是知行合一。学到了这样的理论,认同这个理论,就要在现实生活中做这样的人。这就是《乡党篇》的意义。

有人认为《乡党篇》没有价值,其实不然,离开了社会,离开了实践,就不是儒学。儒学重在“化”人,目的是修齐治平,改变社会。

孔子曾告诫弟子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君子儒就是洗净铅华,不断提升格局和境界,使自己成为一个立于天地之间的正人君子。读《乡党篇》,虽然只有两章,642个字,但矗立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位活生生的“知时处中”的谦谦君子。

我们先来看《乡党篇》的主旨:

《四书解义》曰:“《乡党》一篇皆是记孔子容貌威仪、起居动静之详。盖圣人盛德积中,动容周旋,有自然中礼之妙也。”

徐英曰:“此篇礼教也。”

蔡节曰:“夫子之道,初不离乎日用之间,惟其盛德之至,动容周旋无不中于,故言语、容貌、衣服、饮食、朝聘、摈相、交际、起居,皆足以为,门弟子审视而详记之。有志于圣人者,可以观矣。”

郑汝谐曰:“夫子尝曰:“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诸子闻此语亦留心于夫子日用之间,故一动静、一言语、一衣服、一饮食,莫不谛观而详记之,诸子之为学亦可谓尽心焉尔矣。虽然圣人,天也,动静、语言、饮食、衣服,皆天理之发见也。”

吕大临曰:“孔子于乡党”至“訚訚如也”,言孔子言语之变。自“君在踧踖如也”至“私觌愉愉如也”,言孔子容貌之变。自“君子不以绀緅”至“必有明衣”,言孔子衣服之变。自“齐必变食”至“必齐如也”,言孔子饮食之变。自“席不正不坐”至“不亲指”,言孔子应事接物之变。按此皆圣人之时,故末借孔子言点出“时”字作结。

《中庸》云:“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礼的大纲有三百多条,礼的细节规定有三千多条。一定要等那有才德的圣人出来才能够实行。《乡党篇》就是在记录现实生活中的圣人孔子,在演绎“礼”。按光远老师是说法,《乡党篇》就是孔子在生活中对一部《礼记》的演绎缩编版。简单地说,《乡党篇》就讲了一个“礼”字。夫子在动与静、张与弛之际的飘逸,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是那么自然而然、恰当得体,一切都显得那么“刚刚好”,这不正是“中庸之道”吗?它体现的是孔子对于世界、对生活的深刻认知,他把自己对于人生、对社会的理解全部融入到了行为举止中。

所以,《乡党篇》通过描写孔子的容色言动、衣食住行,展现的是他的正直、仁德的君子风范,表现的是他高深的素养。

10.1.1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论语》每一篇的第一章基本上都有概括、统领意义。《乡党篇》也一样,首章总说,孔子在“公”与“私”不同场合的表达方式也不同,反映的是孔子的内在素养,是对全篇的概括。本章从日常言语的角度说明孔子在乡党、宗庙、朝廷不同场合的言谈举止均符合“礼”。正如清代孙奇逢《论语近指》曰:“乡党是做人第一步,他日立朝廷、交邻国、事上接下,俱在此植基,故记者以乡党先之。”在孔子看来,在乡党的“恂恂如也”,在宗庙和朝廷上的“便便言,唯谨尔”均符合礼。“过犹不及”,孔子十分重视权衡事物的轻重,一切时处,都拿捏得刚刚好。

从第二至第五节,记载的是孔子在“公门”(即政治事务中礼仪

第二“朝,与下大夫言”这是孔子在朝堂之上,事上接下时的言行举止。同下大夫说话,温和而快乐,没有居高临下之感;同上大夫交谈,正直而恭敬,没有谄媚之色。君主临朝,心中恭敬好像似不安,同时而又行步安详,威仪中适,中正平和。这正体现了孔子在待人接物时尽力符合礼的要求。

第三“君召使摈”,这是为君主做傧相时的容态。孔子形象是:他表情庄重,脚步加快,神采奕奕;做迎宾或者伴宾时,行走左右兼顾,彬彬有礼;衣服前后摆动,又整齐不乱。快步走时,像鸟儿展翅,风度翩翩;送走宾客时,站立许久,客人远去,不再回头后,向君主回复,有始有终,慎终如始。

这一组镜头,孔子不管什么角色,都保持着平衡。给人以充分的信任与尊重。他不仅风度翩翩,让人感到安定踏实,于公于私,事上待下,行处住卧,一切都恰到好处。

第四“入公门,鞠躬如也”,讲的是孔子在朝堂上的容貌。读此节,如亲临一场完整的情景剧。时过两千多年,却依旧如在面前,萦绕在夫子身上的,是满满的谦恭敬重。有敬就有礼。

第五“执圭,鞠躬如也”,本节是出使时的容貌,与第三节的“使摈”相呼应。本篇到这里第三次讲到“鞠躬如也”。第一次,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好像不能容身。第二次,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屏住呼吸,好像没有呼吸,更不敢喘息。这次曰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好像拿不动一样,这三次都是自卑而尊人,诚敬到极致。能做到自卑而尊人,诚敬到极致的,实际是深厚学养的表达,是源于内心的自信与自觉,这就是仁者情怀

相关文章

  • 乡党第十

    乡党第十 我们还有一篇没有讲的第十篇《乡党》。这一篇不补讲了。《乡党》这一篇,以现在观念来说,都是描述孔子的生活形...

  • 246、独处(《论语》乡党

    寝不尸,居不客。 《论语》乡党第24节。乡党篇一直在讲圣人的衣食住行和待人接物的小事。唯这一节讲圣人独处于家的形象...

  • 天天学《论语》第244天——孔子沐浴时的礼仪

    乡党篇 【原文】 10.7 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翻译】 齐(zhāi):通“斋”,斋戒。 明...

  • 乡党篇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庭,便便言,唯谨尔。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 《论语》247◎必有明衣

    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本章出自:乡党篇 【注释】 ①齐 zhāi :通“斋”,斋戒。 ②明衣:...

  • 天天学《论语》第238天——说话要讲究场合

    乡党篇 【原文】 10.1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翻译】 乡党:古代...

  • 《论语》241◎恂恂如也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庭,便便言,唯谨尔。 本章出自:乡党篇 【注释】 ①乡党:古代地方组织...

  • 《论语》乡党篇

    食不语,寝不言。 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时保持安静也不说话。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行乡饮酒的礼仪结束后,孔...

  • 244、再拍(《论语》乡党

    入太庙,每事问。 《论语》乡党第21节。这句话在《论语》八佾篇第15节出现过。且不管八佾篇里是什么个意思,这里讲的...

  • 69、孔子的形象:弟子们为何将孔子的日常言行举止编入《论语》

    【《论语》中为何有《乡党》一篇】 《乡党》这一篇,记载的都是孔子上朝临政之际的言谈举止以及他平时的衣食住行。都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党篇》通讲(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vzaqjtx.html